•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9 2 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风暴眼中的一片净土: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风生水起
    新能源汽车的中外角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风暴眼中的一片净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风生水起
    2009年02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宦璐
      雷克萨斯RX400h
      长安杰勋
      雷克萨斯LS600HL
      比亚迪F3DM
      ⊙本报记者 宦璐

      2009年伊始,投资界便敏感地发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成为最大的热门之一。

      近期,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概念股表现活跃,令人刮目相看,其中包括了新华光、华电国际、丰原生化、万家乐、汇通集团等企业。市场分析人士称,这跟“春节前财政部、科技部发出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政策出台有关”。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3日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说,从长期看,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必须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汽车行业分析师、业内专家、整车企业高层都有相同的感受:新能源革命,对于能源产业和汽车产业的升级,具有深远意义。

      而现在最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谁有慧眼,抢占先机,分享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这块巨大的“蛋糕”?联合证券分析师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以生产新型动力汽车的整车厂商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受益方包括整车、充电设备、相关核心零部件以及相关上游资源。

      并不遥远的“大蛋糕”

      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接到了一位朋友的电话。去年这个时候,这个朋友已经接到了全年的订单,但今年情况全变了,主营业务的订单不见了,虽然燃料电池零部件业务只是他全部业务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公司能否存活下去基本上就只能靠燃料电池这一块了。

      “在这一轮危机中,跟传统行业相比,新能源行业不仅所受冲击较小,而且更容易获得长足的增长动力和发展生机。”该负责人这样认为。

      作为一家规模较小的燃料电池供应商,上海攀业近年来的销售额在200万-300万元人民币,来自国外的订单占了60%-70%。“截至目前,公司基本上未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的订单量不降反增。今年的销售额有望翻一番。”该负责人告诉上海证券报。

      同时,政府部门对新能源的扶持也落在了实处。在今年1月份,上海攀业得到了上海市科委的创新基金项目的支持,该笔基金将应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技术研发和完善。

      业内人士称,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举行,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上汽和上海通用作为主赞助商,将提供燃料电池车、Plug-in的混合动力车将近300余辆。

      “从当前的规模看,新能源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规模还不是很大。”长江证券理财顾问徐建兵对上海证券报表示,“但前景诱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徐建兵以锂电为例分析认为,锂电的发展、技术的突破和在商业应用上的逐渐成熟,将带动锂电的原材料碳酸锂、中游的电解液、正负极材料、离子交换薄膜和下游的组装等整个产业链的大发展。

      据他估计,2009年全球电动车产量预计为75万辆,到2013年将达到350万辆。若每辆车所需碳酸锂约为0.03吨,则2009年碳酸锂需求为2.3万吨,到2013年将达到10.5万吨。

      而据方正证券研究员邓新荣观察,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资金对新能源产业链就开始青睐有加。上游资源中,具有锂、铂、镍、稀土等资源的矿业都已经有资金开始悄然注入;中游的燃料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企业也都风生水起;拥有新能源汽车的整车企业,在这一轮的股市中也有较好的表现。

      与此同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有力介入,更进一步点燃了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热情。

      在年前刚刚公布的《汽车产业振兴计划》明确指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将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首次明确提出将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对电动汽车在国内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另外,科技部曾提出“十城千辆”新能源示范工程,计划三年内在全国十个以上有条件的大城市,进行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这一新能源示范工程,包括了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和纯电动车。2008年11月27日,作为新能源示范工程的代表,重庆市宣布率先采购十辆长安杰勋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公务用车。同年12月,国家财政部经建司司长王保安表示,到2012年,财政部将向新能源车的推广使用投入200亿元。这些均表明国家的配套政策有望真正实施。

      企业对于新能源的投入激情也水涨船高。长安汽车集团发展规划部部长蔡勇对记者表示,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上已投入超过2亿的资金。在去年奥运会期间,奇瑞汽车50辆混合动力轿车成为北京奥运服务用车……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步加快产业化进程。

      全球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新能源的迷人魅力首次惊现在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的一次投资行为中。

      2008年9月,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宣布以2.32亿美元购入比亚迪约2.25亿股股份。比亚迪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因此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大涨69%,期间最高涨幅一度超过125%。到今年2月4日,以巴菲特购入价8港元以及比亚迪现价14.8港元计算,在此次交易中,巴菲特的账面盈利已经超过15亿港元!

      先知先觉的巴菲特无疑会被投资人争相效仿,全球范围内也就此刮起一股新能源投资热。

      同时,在全球各国经济都饱受金融危机“蹂躏”的风口浪尖下,如何早日走出阴霾,恢复经济秩序,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已成为各国政府2009年最迫在眉睫的工作。值得关注的是,美、欧、日等各国都不约而同地祭出了新能源这一法宝。

      2009年1月奥巴马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新能源行业受人瞩目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奥巴马提出的经济振兴方案中有关再生能源的扣抵税额可能由原先规划的100亿美元提高到约200亿美元以上。新能源带动的产业革命或许自此启动。

      兴业证券分析师王雪峰对上海证券报表示,各种扶持政策可能仅仅是刚刚开始。欧洲、美国、日本都把扶持太阳能等新能源作为提振经济、增加就业、改善环境、树立社会责任形象的重要举措。

      随着奥巴马扶持新能源的政策逐渐亮相,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将获得新的动力。奥巴马新政中提出,促使政府和私营行业大举投资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新能源技术,以每辆7000美元的抵税额度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动用40亿美元联邦政府资金来支持汽车制造商,力争到2015年实现美国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

      这一切,都为困境中的汽车产业指引了一条光明大道。因排放成为最大的污染源,以及前期高油价和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的汽车厂商遭受巨大冲击,全球汽车业正期待打一场“翻身仗”。

      2009年北美车展上,丰田汽车推出了第三代普锐斯,并宣布该公司2009年在北美的销售目标是20万辆,比2008年增长25%。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司高层则对本报记者表示,大众汽车在全球已经投入巨资,开发生物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的新能源车型。事实上,即使是最老牌最有实力的汽车巨头,都必须及时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出路。通用公司计划在2010年量产Volt,戴姆勒将在2009年量产BlueHubird,宝马则计划在3年内量产多款采用锂电池的HEV。

      更吸引眼球的则是美国A123公司公布其500万辆混合动力车的巨额投资计划。1月7日,美国A123系统公司宣布,计划在美国密歇根州东南部建电池工厂,之后还将在美国建几个工厂,以满足到2013年底500万辆混合动力车或50万辆充电式混合动力车(Plug-in Hybrids)的电池需求。A123系统公司将会在新工厂投资23亿美元,并申请从美国能源部批准的250亿美元贷款中分得18亿美元。

      事实上,根据美国政府的计划,到2015年美国新型动力汽车保有量也仅仅为100万辆以上,规模并不很大。但是,新能源这个市场已经积聚了相当的人气,而未来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谁能在这个市场分得最大一杯羹呢?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厂商都正磨刀霍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