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9 2 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跷跷板效应被激活 股市下雨债市放晴
    本周央行小幅净回笼290亿元
    方正集团10亿公司债今起发行
    票据贴现利率逼近银行资金成本
    死去活来的一天
    避险美元全线上涨
    互换利率将延续区间波动走势
    “08渝交通”2月9日起上市
    “08国债21”2月11日摘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票据贴现利率逼近银行资金成本
    2009年02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杨刚
      张大伟 制图
      短期内走势视基准利率而变化

      ⊙潍坊农信 王刚

      

      虽然隔了一个春节,但是票据市场利率基本稳定。据“中国票据网”信息,目前的转贴现利率报价多在月息1.1%。-1.2%。之间,回顾这一利率水平,已经维持了近一个月。这也俨然成为现在的一个公允价格,但是,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明白,现在这一利率水平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实属无奈。

      事实上,目前这种贴现利率水平已经逼近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甚至有的已经产生了倒挂,也就是说单纯持有票据资产的话只是保本甚至小幅亏损。但即使这样,大家依然趋之若鹜,这只能用银行对信贷投放冲动来解释了。当然,个中原因也很复杂。一方面,基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鼓励并支持银行的大幅信贷行为;再者,从现实情况看,目前适合商业银行的投资品种也相当有限,在债券、存放同业、理财以及票据这几个品种之间,票据的收益相对来讲还算可观。而天平的另一端,存款增势依然不减,运用资金压力空前加大,因此大家只好铆足了劲做票据。

      展望下一步贴现利率走势,笔者认为,不如先认识与重新梳理一下当前影响票据利率走势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力入手。

      首先,从推动利率上升的因素看。一是从供求关系的角度讲,1月份票据业务放量运行(据传1月份新增贴现有数千亿元之多),似乎大家继续做多的需求已经有所抑制,如果需求量减少,这势必会在利率上有所反应;二是来自市场主体对于收益的诉求,与成本倒挂的状态毕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商业银行基于盈利的预期与原始驱动力会促使现行利率尽快上升到一个“合理”水平。但这或许只是大家的一厢情愿,市场便是如此,它总是在各方力量的艰难博弈中曲折前行。

      与上升推动因素比较,导致利率进一步下滑的动因似乎也不少。一是连续的降息已经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越来越低,这为贴现利率的走低提供了支撑;二是市场上降息的预期依然强烈,特别是现在许多机构都在预测,下一步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会在目前年息0.72%的基础上有所下调,这为票据等投资品种利率的下行提供了进一步的想象空间;三是市场资金面依然宽裕,1月份存款上升迅速,资金运用压力依旧存在。而国家及地方政府都在不约而同地鼓励商业银行放贷,为整个社会提供信贷支持。

      可以说,目前的贴现市场利率正处于一种胶着状态,后市如何,关键还是看央行是否会出台降息举措。如果基准利率下调,票据利率还会同其他投资品种一样滑向谷底。反之,如果不降息,则市场利率的变动会更多地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届时利率小幅上扬当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