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特刊
  • T3:艺术财经·特刊
  • T4:艺术财经·特刊
  • T5:艺术财经·特刊
  • T6:艺术财经·特刊
  • T7:艺术财经·特刊
  • T8:艺术财经·资讯
  •  
      2009 2 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5版:艺术财经·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5版:艺术财经·特刊
    博雅珊:中国当代艺术如此新鲜
    博雅珊答记者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博雅珊答记者问
    2009年02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博雅珊的餐厅
      问:您为什么会在纽约出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了这么久之后,突然选择来到了中国?

      答:2004年,我丈夫担任了欧莱雅集团的亚洲区人力资源总监。所以我们搬到了上海,不过之前我们也经常住在亚洲,主要是香港和曼谷两个城市。不知为何,我觉来到上海就像是命中注定的,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问:您的个人收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与家族收藏有延续关系吗?

      答:其实,对于艺术品的收藏,我从20多岁就开始并持续至今。当然,起步时价格不会很高。我在法国的很多朋友都是在拍卖公司工作。其实我的家族收藏艺术品已经有三代历史了,从古董艺术到当代艺术。他们为博物馆投资或捐赠艺术品。我和我的家人一样对艺术抱有极大的热情。同时我也从我的父母那里继承了他们的收藏。

      

      问:听说您的家族很早就与中国,与亚洲艺术有着很深的渊源?

      答:是的,我的家族早在祖父那一代就与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关系。1908年,正值中国的清末年间,我的祖伯父当时正好在美国的一家私人飞机公司工作,该公司也向中国出售飞机。由此,祖伯父一家曾很长时间呆在中国,而我祖伯父的儿子更是在中国出生。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受到中国政府的保护,直到1945年他们离开中国。之后,他们一直居住在泰国曼谷。或许这样的经历,让他们一家都对亚洲艺术充满了热爱和兴趣。

      

      问:他们都喜欢哪些中国艺术呢?

      答:他们非常喜欢中国的古代艺术,尤其是汉代、唐代以及明清的古董和绘画。例如汉唐壁画、明清书画卷轴以青花瓷器等等。

      

      问:您的家族收藏是否有收藏中国的当代艺术?

      答:当然,我的另一个叔叔一直担任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兼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艺术总监。他认为亚洲艺术很有意思,但发展和品质参差不齐,有些艺术家过于商业化。

      

      问:那您对中国当代艺术如此钟爱,是否受到了家族的影响?

      答:是的,我的母亲、教母和上面提到的叔叔对我的影响最深。他们告诉我,在欣赏艺术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只有“会说话”、能与人沟通的艺术才是好的艺术,其价值才能历久弥新。

      

      问:在收藏过程中,什么事情最令您难忘?

      答:我第一次到上海的莫干山路M50时,发现有一家画廊,外墙上没有任何标识,内墙上也没有挂任何艺术品。我当时非常诧异,于是询问里面的员工,“这是家画廊吗?”她反问我,“您是位收藏家?”我回答,“是的。”于是,她带我走进画廊后面的一个房间里,那里陈列着许多大幅的油画,精美极了! 我在那里购得了我在上海的第一幅艺术品。

      

      问:您怎么会有机会住进“上方花园”?

      答:我先前住在五原路一个更大的房子里。一天,一个朋友向我提到了“上方花园”这个地方,当时我就被这栋拥有悠久历史和传奇故事的房子吸引了。这样的私人花园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并且它的风水很好,所以搬了进来。

      

      问:为什么您认为在中国看到的中国当代艺术与您在美国或欧洲看到的中国当代艺术是不一样的?

      答: 当前在国际上知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过多的暴露在国外美术馆、艺术评论家和收藏家的视野与对话中,从而在艺术创作中会受到倾向性的影响。当我来到中国后,尤其是在北京和上海,惊喜地发现这里的当代艺术和我在美国欧洲看到得太不一样了。他们更纯净,更新鲜,与中国文化、社会变化有着更直接,更真实的联系。

      

      问:您如何选择艺术和艺术家?

      答:艺术家的作品需要与社会,与文化产生联系,要能不断呈现出背后的故事和信息。我喜欢那些能给我“这是可以传给我的下一代”的感觉的艺术作品。

      

      问:选择艺术品,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信任。当你站立在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前,它会对你讲述很多故事。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即使多年后你看到这件作品,你都不会后悔当初买了它,那么它就是值得的。

      

      问:2008年,全球艺术市场都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您却选择开业,您是如何看待这次危机的?

      答:这次的经济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件好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在过去的两年里过热了。我在市场上看到很多低劣的、商业化的艺术作品。现在的经济危机正在过滤这个市场,从而使好的艺术品留下来。通过冷却过热市场,使之成熟。

      

      问:您会向收藏家提出些什么建议呢?

      答:我会告诉他们,不在于多,而在于好。现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购买艺术品的一个契机,能以合理而真实的市场价格买到优秀的作品。我们的艺术中心就是努力为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们以真实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