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雅珊(Elisabeth De Brabant),出生在纽约上东区。从纽约史宾斯学校毕业后,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和比较文学专业学士学位,还在伦敦圣马丁学院和纽约帕森设计学院艺术专业获得双硕士学位。2004年随丈夫来到上海定居,同年,她作为艺术总监加入了上海的Art Scene画廊,2008年成为独立的艺术策展人和艺术顾问,并在上海复兴西路299号(旧法租界建筑)创建了博雅珊艺术中心。
⊙本报记者 杨琳
迎着冬日的落霞,缓步走进淮海中路(原霞飞路)1285弄,这座自上个世纪30年起让人闻名于上海滩的“上方花园”,让人情不自禁地为能在这身处繁华闹市却又清幽宁静的“世外桃源”里走一遭而深感惬意。这是个公寓式花园里弄,砖木结构,建筑形态多样,有独立式、联列式和行列式等,大多呈西班牙风格。走入花园后第3个路口右拐左手边第3座的独立3层的白色小洋楼,就是博雅珊的美丽宅院。
艺术在中国
黑色的铁门彰显了主人的高贵,穿过院落进入洋房的底层便是会客室、餐厅和厨房,室内有壁橱、壁炉,地面是实木地板。窗栅、阳台和栏杆等则都是精致的铸铁装饰。进门,一位年轻的菲律宾少女立刻为你接过外套挂入衣柜,并送上拖鞋。而当你抬眼向客厅望去,立刻被屋内弥漫的艺术氛围所感染和陶醉。从客厅到餐厅,从卧室到化妆间,从花园到楼梯间,从绘画、摄影再到雕塑,主人的精心布置让每件艺术品与它所处的空间和环境相得益彰。连后花园草坪上随意摆放的石雕,都是知名旅德华人女艺术家王小慧的作品《生命果》。
刚喝上菲律宾女孩递上的热茶,就听到主人归来的声音。一只优雅温顺的金毛犬立刻从厨房奔出欢悦地迎向了他的主人。一袭黑色大衣、短发而不失优雅的博雅珊一边安抚着怜人的小狗,一边向记者为自己的晚归而道着歉。一片忙碌和规整后,大家总算靠在了沙发上,喝着热热的中国茶,开始了一段时光并不算短的交谈。整个过程,出生中国,却只精通英文的金毛犬则一直亲昵地依偎在主人的脚边,直至采访结束。
她的家族从1908年起就作为重要的收藏家和赞助人活跃在亚洲乃至全球艺术圈。耳濡目染,她也对亚洲现当代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时代与历史对话
2009年1月15日,在上海复兴西路299号同样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老式建筑里,博雅珊的独立艺术空间正式落成。在这里,她说她将实现她来到中国后才萌生的艺术理想:在中国创造一个平台,一个可以承托新的艺术对话的平台;为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和鉴赏家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使艺术理解和创造可以突破传统的界限。她表示,博雅珊艺术中心除了与许多颇有建树和被收藏市场青睐的艺术家们合作之外,也帮助和支持一些正在成长的艺术家们。艺术中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画廊概念,它的活动包括签约艺术家、艺术展览、讲座、艺术工作场、座谈会等。因此,出售和买卖艺术品并不是博雅珊的最终目的,所有活动只本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促进收藏者、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之间的相互协作。如今,3位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著名多媒体艺术家金江波、旅德艺术家王小慧和旅法年轻艺术家罗尔奇已经与博雅珊合作,并共同参与了空间的开幕展“私语”。
继北京著名当代艺术收藏家张锐2007年将艺术展搬入私人豪宅之后,2008年9月,博雅珊也上演了一场非常独具创意的展览,在自己的“上方花苑”参与创作并策划展出了艺术家王小慧的新作《女人的上海花园》。将这样一座装饰豪华的私密居所向公众开放着实需要勇气。这是1937年由一位英国建筑师设计,最近又刚刚被美国建筑师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 & Assoc)重新改造的的老式洋房。她说,从她搬到上海以来,就一直在向来自各地的专家和收藏家们展示这座始建于1930年代的建筑,讲述它的故事,展示她的私人收藏并同他们交流分享。当王小慧预备创作新作的时候,她和王小慧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以这栋老房子为背景拍摄,取景于花园、厨房、卧房、楼梯、浴室……。于是《女人的上海花园》整套摄影作品诞生了。作品呈现出过去与现在的碰撞,为观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的门,见证当时的岁月,并与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