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巡礼
  • B4:中小企业板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2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大宗商品市场利好因素在逐步增加
    从产业振兴计划
    看中国经济新布局
    我国要高度警惕金融腐败问题
    过剩流动性支持股市上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宗商品市场利好因素在逐步增加
    2009年02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克新
      除大宗商品供求关系基本面难以迅速扭转外,其他六大利好影响因素(大宗商品价格、生产成本、市场流动性、市场信心、汇率变化和投机资本趋向)都在逐步增强,整体市场趋向回暖。一旦条件具备,量变就会引起质变,从而会推动大宗商品市场出现超乎意料的复苏行情,甚至是快速升温行情。

      ⊙陈克新

      

      市场监测数据显示,虽然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将降至二战后最低,大宗商品需求难以迅速好转,近期内市场行情继续弱势运行,但一些影响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中、远期趋势主调是利多因素逐步增加,整体市场趋向回暖。一旦条件具备,量变就会引起质变,推动大宗商品行情超乎意料的复苏,甚至是快速升温。对此,我们要高度关注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变化。

      

      影响大宗商品市场行情有七大因素

      一般而言,影响矿石、金属、煤炭、石油、橡胶和谷物等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的重要因素有七大方面:一是供求关系基本面,包括国内需求、出口需求、国内生产、境外进口等多个方面;二是商品价格本身高低状况如何?换言之,现阶段大宗商品行情是处于高位、中位还是低位运行;三是生产经营成本,包括国内生产成本和进口成本等;四是流动性状况如何?即市场上资金供应是否充裕?五是市场信心如何?主要是指趋势预期乐观与否;六是汇率变化情况,如人民币汇率、美元汇率等;七是投机资本动向,是大量涌入商品市场还是大举撤离?

      正是上述七个方面因素的不断变化及相互影响,才决定了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的当前局面及未来走势。

      市场监测数据表明,在上述7大因素中,除供求关系基本面难以迅速好转,甚至还可能出现更糟糕的情况之外,其余六大因素都在向行情升温的方向转变。即使是现状较差的供求关系基本面因素,也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比如,国内住宅、汽车、工程机械、公共设施建设等下游需求开始启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和终端消费品消费实际增长在加快,煤炭、金属产量相继减速等。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大宗商品的中、远期趋势主调是:市场利多因素正在逐步增加。一旦条件具备,量变就会引起质变,推动大宗商品市场行情超乎意料的复苏,甚至是快速升温。对此,我们要高度关注这一市场变化趋向。

      

      多数因素开始指向“利多”

      大宗商品市场指向“利多”因素的因素如下:

      第一,大宗商品价格本身已经进入底部运行阶段。经过2008年下半年以后连续多次暴跌,全国大宗商品价格跌幅普遍超过50%,有些品种甚至更多。应当说,目前大部分泡沫已经挤出,市场价格基本贴近成本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最糟糕的局面还没有到来,比如暴发新的金融危机、出口进一步下降等,但也不会糟糕到哪里去了。因为,从大宗商品价格绝对额来看,许多产品销售价格已贴近生产成本,继续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比如,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已从最高价位147美元/桶,一度跌破40美元/桶关口。即使今后见到25美元/桶的更低价位,其绝对金额也不是很大了。

      种种迹象表明,2008年4季度期间,国内外大宗商品行情基本完成了震荡筑底,随时都有可能反弹回升。而市场监测数据表明,2008年4季度期间,国内大宗商品行情大体完成了震荡筑底,反弹回升态势初步形成。截至今年2月初,橡胶、铜、铝、锌市场价格分别比前期最低价位回升了两至三成。

      第二,生产经营成本触底回升。生产经营成本是决定一切商品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大宗商品价格也不例外。前段时期大宗商品生产要素价格“高台跳水”,亦成为其次行情持续暴跌的重要因素。

      从现阶段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大宗商品的成本要素中,除人员工资水平有可能暂时下降外,其他动力、燃油、运费、矿石、肥料等价格已基本到达或接近底部,一些产品价格已止跌回升。比如,2008年铜冶炼材料之一硫酸价格较最高位暴跌将近90%,其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已经极度萎缩。进入新年后,中方铜加工费增加七成左右,使得冶炼企业的成本增加因素与合理利润获得承认。

      所有这些均表明,大宗商品成本的支撑点位已出现上移,从而也夯实了大宗商品行情的稳定基础,并推动价格扬升。由此预计,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见到30美元/桶低点后,将会重新回到60美元/桶以上价位运行,甚至达到100美元/桶,并带动全球初级产品行情普遍上涨。

      第三,大量“流动性”投放市场。为了避免陷入经济“大萧条”,世界各国在连续降低金融机构利息的同时,几近“疯狂”地向市场大量注入资金,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陆续宣布的“救市资金”已经达到数万亿美元,特别是在布什政府注资7000亿美元后,奥巴马新政府再次提出8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谁也不知道今后还要投入多少资金。建立在巨额财政赤字基础上的巨量资金的陆续投放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一定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也正是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各国代表深感到不安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国内流动性增加也很迅速。据统计,2008年12月末,M2同比增幅在连续6个月回落之后强劲反弹,比11月末高出3个百分点。M1也终止了连续7个月的回落态势,比11月末加快2.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12月当月为7718亿,同比多增7233亿。今年1月份,全国银行新增贷款规模有望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速将明显超过去年12月份的18.8%,将达到历史之最。巨量资金的陆续投放,一方面有利于现阶段需求启动和行情的扬升;另一方面,也会刺激价格上涨,尤其是供应偏紧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不仅如此,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解决这个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中央政府有可能发行更大规模的国债。有观点认为,今年国债发行规模将会达到1.4万亿。

      可以说,现在全世界是流动性 “干柴遍布”,只不过在金融海啸之下,被投资和消费恐惧暂时所掩盖了。一旦条件具备,消费需求回到正常状况,这个“钱比货多”的大环境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大宗商品的“井喷”行情,导致严重结构性通货膨胀重现,大宗商品价格势必首当其冲。

      第四,下游需求透出暖意。虽然整体需求在短时期内难以迅速好转,还有可能发生新的“需求地震”,尤其是今年中国出口情况很可能会不理想,但在国家陆续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效应下,国内下游行业原材料材料需求却在悄悄好转,“寒冬中透出了丝丝暖意”。

      迹象之一是部分宏观经济数据开始改善。去年12月份一些企业销售开始回升,库存开始减少,用电量开始上升,工业生产增速小幅回升,经济运行显现回暖迹象。

      迹象之二是企业库存调整活动大体结束,开始新一轮的备料行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期发布的PMI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5.3%,在去年11月的历史低位上连续第二个月攀升。

      迹象之三是住宅市场有所启动。随着销售价格的持续环比跌落,北京商品房12月份(2008年)销售也连续4个月增长。

      迹象之四是汽车销售逐步转暖。2008年12月,全国乘用车销售64.4万辆,创月度销量之最。

      迹象之五是建筑机械、工程机械等设备制造行业率先启动,相关原材料需求改善。所有这些情况均表明,中央采取的“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已经初步显示出成效,中国大宗商品行情低谷逐步回升的态势正在形成。

      继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之后,今年伊始,国家又启动部署了1300亿元新一轮中央投资计划。随着国家汽车、机械、船舶、轻工等行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各项刺激需求措施的继续出台和发挥效应,预计今年下半年后投资品需求订单逐步向加工行业传递,将进一步确立下游行业材料需求的复苏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重要物资的战略和市场储备开始付诸实施。据有关资料,中国一期石油储备基地可容纳1.02亿桶原油,而目前正在推进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可以储存1.7亿桶原油。有色金属方面,也有数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的收储计划。年前已经收储29万吨铝。不仅如此,其他一些国家也陆续启动了初步机制。这些也构成了社会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使得低迷的大宗商品价格受到支撑。比如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与此有着密切关系。

      在需求逐步转暖的同时,生产企业也在减产。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钢铁产量连续4个月减少。其他煤炭、水泥、化工、有色金属行业也开始限产,主要产品产量增速显著回落。国内一些行业的大规模限产,对于改善供求关系,推动价格回升也具有重要作用。

      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北方地区持续大旱,对于小麦等农作物影响很大,进而可能推动粮价及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第五,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与其他深陷财政、金融危机,借贷无门,根本“无钱可花”的国家显著不同,中国具有深厚的需求潜力和庞大的储蓄存款(包括外汇储备),如何较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经济高速增长还能重获动力,因此宏观调控的政策空间很大,从而也奠定了中国信心的最坚实基础。

      从2008年4季度开始,国内大宗商品行情相继完成了震荡筑底,主要市场交易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止跌反弹,一些下游生产企业和贸易商开始备料进货,显示了前期悲观气氛有所降低,市场信心开始恢复。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国内一些厂家积极清理库存,产品销售有所起色,原材料消费开始好转。随着今后国家各项刺激需求措施效应的逐步见效,市场信心还将进一步增强。

      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周边环境就可发现,目前不仅是大宗商品市场,而且是证券市场、黄金市场、商品房市场和海运市场等,几乎所有市场(包括大多数的大宗商品)行情都在震荡筑底后出现了回暖。所有这些均标明,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这对于大宗商品需求的启动是十分重要的。

      第六,美元长期贬值趋势。前一段时期,多种因素影响了美元汇率出现了阶段性反弹升值,这一因素也成为影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主要是美国政府巨额赤字,越来越多的举债,以及迫不得已的超量印钞,导致今后一段时期内美元币值缩水将成为主调,美元将呈现长期的贬值趋势。

      美元的长期贬值趋势,势必导致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缩水,进而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很大拖累。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在今年6月份会贬值到7.1水平,之后将会继续回到升值通道上,但仍低于前期高位6.3水平。这样,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势必相应上涨,从而推高国内商品市场行情。

      第七,投机基金卷土重来。2008年,国际投机基金遭受重创,但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撤离大宗商品市场。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暴跌凸现了投资价值,随着上述利多因素的逐步增加,在各项条件具备后,大量处于观望状态的国内外投机资金还将会卷土重来,再次推波助澜,将相关产品价格推向极致。

      由此可见,近期来宏观政策的调整已初见成效,大宗商品市场利多因素在逐步增加。随着世界各国刺激需求措施的继续出台,各项“救市”措施效应继续显现,预计上述大宗商品市场利多因素还将增强。在这些利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尽管近期全国大宗商品价格行情依然弱势运行,但今年下半年内有可能开始复苏,即使悲观一些,也会在2010年出现好转,完全可以避免L型局面的出现,陷入所谓“漫漫寒冬”。对此,我们一直具有这样的乐观信心。

      (本文作者系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