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一群低调的“大腕”,在资金涌动的市场,他们往往手握数以亿计的资产,但常常会为了几分几厘的价格而“斤斤计较”。这就是各家金融机构中掌管固定收益投资的老总们。
我们一直希望将他们从幕后请到台前,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投资和管理中的经验、心得。首期我们有幸请到了交行金融市场部的孙根深总经理,且以后还会邀请更多的“大腕”,也欢迎更多的机构到这个平台上来交流、沟通和展示。
⊙本报记者 秦媛娜
今年债市肯定还有投资机会
记者:过去的一年里债市风云变幻,涨势喜人,交通银行这方面的投资业绩如何?你们进行投资的主要思路是怎样的?
孙根深:在市场上就是博机会,当别人不敢投的时候,你只要分析清楚形势,就敢投。去年政策一直紧缩,利率比较高,我们就想办法挤钱投债券,绝大多数投资在前三个季度就已经完成。9月份之后央行开始降息,但实际上那个时候我们仓位已经建好,到了最后两个月基本上就没再怎么投了。再比如2007年的特别国债,期限很长,当时市场都不敢投。但是我们当时判断,整个经济已经绷得很紧了,市场利率也在高位运行,政府肯定要调控,当时债市利率很高,是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所以当时投了数量比较多的国债。
投资一定要把眼光放开,看好之后再决定。什么时候投资机会不好?现在就不好。1年期央票利率比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还低,市场利率这么低,还有机构去投资,特别是长期的债券,要是经济热起来,利率会上来的,目前投资的长期债券又成为负利率债券。
投资要想做得好,跑赢大市,就要特别注意宏观经济形势。要看国家对GDP增速的定调,这个非常重要。政府对经济的看法是热的、中性的还是其他的,就决定了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取向。
记者:如此看来,今年还能有什么值得投资的品种呢?如何看待经济下滑周期中的信用产品风险?
孙根深:今年债市肯定还是有投资机会的。据我们测算,今年将新增3万亿债券资产,但是我们的投资计划有上千亿元以上,有很大的挑选空间。
至于信用产品,要尽量挑选一些弱周期行业的公司发行的债券,同时注意发行人的信用级别,资质太差的不会去碰。
记者:眼下担心未来经济复苏、通胀抬头是债市投资者的心头大患,您怎么看?
孙根深:我个人观点,利率在今年年底就会有反弹。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国家要力保8%的GDP增长速度,实现这样的目标,CPI等指标都会上来,价格上来以后,利率会不上吗?
一旦复苏,中国经济的走势肯定会是“V字型”的。虽然我们努力要将经济结构调整为消费拉动型的,但是要见效快,肯定还是要靠投资拉动。而且现在周期很短,经济一旦要上来,半年就恢复了。
目标成为一流交易商
记者:银行历来是债市最重要的参与机构,但去年以来基金等机构的活跃程度明显提升,疾进疾出,给市场带来了很大影响。如何看待他们的行为?市场投资者结构会否因此而产生变化?
孙根深:对于他们的做法,我们是不认可的,但是又不免会受到影响。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受诱惑,继续在市场波动中寻找机会。
银行的定位实际上就是市场资金的供应者,向基金、证券公司等机构提供资金。如果没有好的、高收益的债券,我们宁可把资金在市场上拆借出去,哪怕利率低一点,但是低票面的债券肯定不会投。一旦股市回暖、信贷投放力度增加,债市马上会快速变化,这些债就变成了“烂山芋”。
我们相信,商业银行的市场主导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一个成熟活跃的债券市场,应该是不同类型投资者都能积极参与的市场,因此,我们欢迎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的各类投资者,能继续积极拓展债券市场业务。
记者:一些中小规模的城商行、农信社等近年来在金融市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船小好调头”是他们的优势。那么交行作为一只“大船”,又有什么优势,如何才能掌好舵?
孙根深:从短期看,“船小好调头”确实是一些中小机构参与债券市场业务的优势,但从长期看,这种操作方式反而是大资金的大忌。以目前市场运行的特点来看,不允许也不可能让大量资金在收益率最高的时期建仓,在收益率最低的时候全部卖出。
要在市场运作好大规模资金,必须加强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研究,正确研判市场形势的变化,合理安排债券投资的期限结构及风险结构。我们要求所有的投资经理和交易员都要做研究,在投资决策会上提出自己观点,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决策后,层层下达,认真操作。
我们的目标是把交通银行金融市场部打造成为一流交易商,这首先需要积极参与市场、做大规模,只有做大,才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但是和四大行相比,我们的资产规模不如他们,所以我们又要想办法做强,通过交易提高收益率、增强利润贡献度,跑赢大市。
简单地说,我们的定位非常清楚:跟小机构比,我们要做大;跟大机构比,我们要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