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牵着母亲的手,做她的小尾巴,跟到北京琉璃厂的海王村市场溜达。海王村西廊的中国书店旧书部,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的。那时,母亲总是在文史哲学书架前,翻看良久,然后一摞一摞地往家抱书。闻着旧书隐隐的霉味,我俩没有一次空手而归。年复一年,逛旧书店的习惯成自然,有时还能遇到一小段美妙的缘分。
话说那一日,在琉璃厂的旧书店里,淘到一册旧版的《宋元话本集》。此书直排版,部分简化字,傅惜华选注,已失后页,连前面版权页也只有一半了,封底定价11000元(旧币),上海四联出版社出版。再看书店标价,40元,真有点手沉。但低头又一思忖,此种宋元话本,今天存世的,不过二三十种,有不少名篇在艺术技巧上确实达到了相当高度,怎么说也是中国文学传统中的血肉组成。一跺脚,买了!
揣着书回到家,灯下细读,暗暗喝彩,虽说品相受损,但它真真儿是一本内容精良的好书。怎见得好?先是脸面设计得好。一色淡雅蓝灰的封面,惟有五字标题,朴素至极。朴素到了一不留神就会一晃而过的地步。如今,能不扎眼的封面,太少,净是些恨不得一下子扎出血来的设计。书市上常见,趁着黑体二号子标题的封面,设计者似乎下了决心,不给买书人一点点“寻找”的乐趣,更不用说耐人品味了。
翻看内容提要,简单交待五六行,既诚恳又干净。文字优劣,原有多重标准,但能做到不吹、不捧、不罗嗦,一句废话没有,决非易事。
导言同样作得好。先说明《话本》是宋代“市井”中文艺类型,“以俚语著书,叙述古事”。再阐述《话本》是宋元时代说书艺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也是后世中国小说的先声,分为烟粉、灵怪、公案、传奇、铁骑儿五种。当朝功能,主在娱心,杂以惩劝。尔后,又将特有的“入话”体制简单交待一番。这总共两页纸,值得读者用心咀嚼,字里行间,墨香不散。
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这册《宋元话本集》的版本考证列得好。18篇话本中,多是宋作,也有少量是元人作品。此书编者极具匠心,让读者在开读话本之前,先看到了版本源流。这一部分出乎意料地好看,虽是介绍,但能将历代考证成果逐一列出,实属难得。
至于集子的内容本身,无需多言。宋元话本的那些故事,繁富多姿,溢彩纷流,历经岁月,早已深入百代民众的心田。它们由民间艺人口口相传,起初随意地被记录下来,后来辗转抄录,不断补充。可惜,绝大部分故事都不知作者何人。
这一册前辈编的《宋元话本集》,旧是旧了些,可好得如此硬气!纸张泛黄,边角破损,又有何妨。琉璃厂的旧书店,可谓缘聚之地,闻着旧书隐隐的霉味,如遇故人般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