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扶持政策及资金流动性复苏双重基本面的护航之下,A股市场走出了独立于周边股市的暖春行情,但当上证指数跨越2245点牛熊分界线之际,市场多空分歧就变得极其尖锐。“过犹不及”的观点往往会令人拴在“好高骛远”的树上,引申至股市,当市场牛熊拐点初现之时,不少人仍陷于过去趋势的执拗观点之中,即把问题简单化和片面化的思维模式,这无疑会贻误战机。在股市的涨与跌之间以及投资的成功和失败之间,投资者应学会以现实趋势为主导思想,而不是生活在美好想象描绘的虚幻影子里,即2008年年初上证指数5500点成为确认下降趋势的拐点之后仍执拗地看多;现在A股市场重新站上2245点牛熊分界线之后仍执拗地看空,这些都是“过犹不及”的观点。
中庸而客观的分析策略是选择在某一条件下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作为判断股市趋势的依据,现阶段比较简捷的策略是通过指数型投资模式将30倍市盈率视作泡沫的目标值。回顾美股自1957年诞生标准普尔500指数至今的历史,撇除1972年超过50倍和2002年超过40倍的市盈率两次泡沫峰值,在正常状况下,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估值一直徘徊在10倍至30倍市盈率的波峰和谷底之间。A股市场成为全流通市场之后,完全可以借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经验,锁定沪深300指数10倍至30倍市盈率的波动区间,进行长期指数化被动投资操作,上证指数1664点对应的沪深300指数市盈率约为12倍,现在上证指数站上2245点牛熊分界线之后,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虽然回升至估值中区即20倍市盈率上下,但仍具备稳健攀升的潜力,投资者细细回味社保基金去年岁末高调透露上证指数2000点下方区域以指数型投资模式战略配置A股的信息,是否有恍然大悟之感?
投资者的另一个担忧是,A股即便仍处于历史低估值区域,但与全球其他股市相比仍然不属便宜之列,这就取决于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能否率先在今年下半年走出全球金融危机泥潭的信心。股市不仅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是衡量信心的温度计,精明的投资者势必懂得周期性行业股票“低价买高估值、高价卖低估值”的逆向思维价值策略,当国家持续出台各项产业扶持政策之际,投资者完全不必对中国经济过度悲观,而是应遵循逆向思维的价值策略,在经济低迷期反而应该充满信心,敢于抄底,等到人人都感到经济明显复苏的时候,其实经济已经过热,反而应降低信心,放弃投资。所以现在仍是可以投资A股的阶段,上证指数跨越2245点牛熊分界线仅是新的起点,而绝非暖春行情的终点。
投资者需要谨慎的是牛步的速度和大股东的态度,A股市场中始终存在小额投资者为数众多的想象,一旦行情启动,很容易形成共振,即短时间内形成疯牛行情,2007年“5·30”前夕的疯牛病就是前车之鉴。虽然现阶段难言疯牛征兆,但若出现快速拉升的疯牛行情,投资者仍需牢记前车之鉴。所谓大股东的态度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大小非的范畴,更应关注去年岁末开始增持A股的战略性投资者,如果A股市场始终维持缓慢攀升的态势,且战略性投资者仍维持“只买不卖”的态势,投资者只要锁定沪深300指数的估值,便能把握慢牛行情的脉络。
在主动型投资策略方面,小额投资者应该多多关注预期股息回报率高的刚性需求蓝筹股。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大量题材股从1664点起步之后,涨幅已经超过了100%,在股票全流通的时代,投资者已经不是在一个流动性相对恒定的静态市场上投资,价格低廉的“大小非”和“大小限”随时会出现减持的冲动,而且无论是从股票数量还是从价值判断能力分析,小额投资者都处于弱势地位,如果仍局限在传统的价格投机思维中,稍有不慎就会吃亏。相比之下,大型蓝筹股的大股东减持概率很低,良好的流动性又使得“小非”或“小限”的抛售压力很容易消化,如果选择刚性需求特征明显的蓝筹股,与指数型投资策略的长期安全系数无异,更关键的是,前期大市值股票的涨幅远远小于中小市值股票,而且不少蓝筹股的价格仍然远远低于其发行价,具备估值和价格的双重优势。
在上证指数2000点下方之时,投资者需要的是坚韧和积极的买入;现阶段当上证指数跨越了2245点牛熊分界线之后,投资者需要的是执著和耐心的持有,只要疯牛病不再出现,“慢牛短熊”的良性格局就有望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