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2 2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上证商学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上证商学院
    食品安全考验行业成本收益格局
    安全的成本
    蒙牛案例:成本增加与销量下降挤压利润空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食品安全考验行业成本收益格局
    2009年02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于兵兵
      ⊙本报记者 于兵兵

      

      金融危机令全球市场眼光回归人类赖以生存的原点,动辄上百倍杠杆效应的金融衍生工具在面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时显得那么苍白。人们前所未有地关注生存质量,又不停地被质量危机沉重地打击着。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等一起,成为未来经济社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危机的案例在国内外层出不穷。根据此前报道,2006年底,美国“毒菠菜事件”导致26个州200余人感染大肠杆菌,其中3人死亡。到今年1月,美国明尼苏达州卫生和农业部门发表通告,称在对销往一些学校和医院的花生酱进行检测时,发现某公司生产的5磅重罐装花生酱中含有沙门氏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随后发表公报说,自2008年9月以来,美国共有43个州发现沙门氏菌疫情,染病人数达到400多人,且有数人被怀疑在感染沙门氏菌后死亡。除美国外,欧洲一些国家同样在近些年曝光疯牛病、二恶英肉制品污染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市场在食品安全方面更是多事之秋,“苏丹红”、“红心蛋”、“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人心惶惶,相关企业销售量直线下降,以乳品业为典型代表,食品安全事故带来全行业生存压力。这一切终于引发全社会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彻底反思,最终导致中国首部食品安全法加速审议,并有可能在今年跑步推出。

      反思上述食品安全问题,企业商业道德、法规执行缺位、生产流程监管不足等成为社会最为热议的内容。但从市场角度分析,食品安全事故为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重大损失值得关注,在增大食品安全领域的检测环节后,企业购置自检设备,参与多项政府部门检测将带来生产成本的大幅提升。

      像环保指标一样,食品安全指标或将改写食品产业未来格局。

      

      食品安全列入企业基本面评估

      2009年日益紧迫的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受到重视,这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经济的共识。天相投资顾问施建刚表示,目前中国A股食品业上市公司市盈率在22至23倍左右。今年前两个月大盘的拉升热度同样感染了食品行业。而一旦市场进入调整期,资本市场对食品行业将重回基本面的理性估值,到那时,哪些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举止端正、成绩优异,将成为投资者考查基本面的重要内容。

      “食品安全肯定会对企业经营收益产生重大影响,这一方面是检测环节增加、原材料采购门槛提高带来的成本增加,另一边则是市场信誉度提高带来的销售量保证,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需要企业进行取舍,而我们的观点是,成本增加应该是短期负担,成企业品牌声誉关乎长远市场,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解决食品安全的根本问题。”专家表示。

      但是,专家也同时表示,中国食品生产问题的隐患存在于多个环节,而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又是一个从政策、到文化再到体制的系统工程。

      一般来说,食品安全问题容易出现在三个环节,一是食品原材料的生产过程,比如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二是食品原材料的采集过程,比如鲜奶的采集等;三是食品的加工过程,比如月饼、瓜子的生产等。

      专家表示,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未实现集约化模式,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未普及,农民为了追求产量和质量,就只有通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等细作方式,来提高产量和产值。这一过程势必会造成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超标,使有毒有害物质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被吸收。

      另外,受国际产业分工和国外产品的冲击,食品加工企业利润率一直处于低水平,造成企业有了经营违规的动向。其中华泰证券研究所200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0-2006年,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的利润率从2%增加到4%;乳品企业的利润率维持在10%左右,并在2005年后出现下降;饲料企业的利润一直处于4%以下。

      

      原料门槛抬高 并购渐成趋势

      另外,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可能令食品企业的原材料门槛大幅抬高。有信息显示,三聚氰胺事件后,地方政府大力整顿奶站、取消流动奶站,加强检验设备要求,这一系列举动导致原奶准入门槛的提高。但市场人士也表示,这种提高不会带来原奶价格的上升,因为下游产品销量下降,原奶相对过剩,加上减少了收购环节的恶性竞争,使牛奶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增强。

      目前,原奶收购价格已经由三聚氰胺事件前的2.8元/千克下降至目前约2.5元左右,大约降幅10%。

      面临原材料市场进一步规范的还有肉制品市场。新华社消息显示,2月19日开始出现的广州市“瘦肉精”中毒事件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相关部门已经对广州市三大生猪批发市场采取24小时驻场管理措施,配合驻场农业部门开展检测和生猪来源控制工作,特别加强对来自湖南冷水江市、涟源市、新化县、衡阳县的生猪的重点监控,严禁不合格猪肉进入广州生猪交易市场销售。

      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带来的另一个行业调整是并购潮的到来。近日《轻工业振兴计划》草案中提出,“乳制品行业以三鹿奶粉事件为契机,鼓励国内企业的兼并、收购和重组,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乳制品企业集团,淘汰规模小、资源消耗高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另外,“增加乳制品等产品的收储”,“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网络和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增加先进的原料检验、生产过程动态监测和产品出厂检验装备,特别是快速检验和在线检验设备”也被强调。

      国信证券分析师认为,频繁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能会延缓整个行业的恢复进程,并不可避免给消费者留下乳制品不安全的整体印象。一线品牌头上的神圣光环正在消失,这让部分没有受到显著损失的二线企业看到了希望。近日,三元收购三鹿、统一增持完达山、新希望增持云南雪兰等案例已经开始体现并购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