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观点评论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2 2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政策利好频出 09年谁将傲立汽车业并购潮?
    两个土豆相加能变成一个大土豆?
    贝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宝林格:更重视被收购对象的
    财务生存能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贝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宝林格:更重视被收购对象的财务生存能力
    2009年02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琼
      贝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宝林格:

      更重视被收购对象的

      财务生存能力

      ⊙本报记者 吴琼

      

      金融危机之下,全球汽车业成为最先倒下的实体经济之一。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中国汽车企业如何通过兼并重组真正做大做强,是一个难题。为此,记者专访了贝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宝林格。

      上海证券报: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细则中,特别提到“鼓励兼并重组”。虽然这一说法提出已很久了,但中国汽车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并不快。您觉得未来会有变化吗?

      宝林格:中国汽车业肯定会发生大的整合。因为无论是中国整车厂,还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厂,数目都太多了,小型企业也太多了。我们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中国百强零部件供应商的集中度很低,占中国市场份额不足50%,而美国、欧洲前20名零部件供应商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上海证券报:目前各国政府注资帮助汽车企业渡过难关,中国也出台了扶持汽车业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些举措对汽车产业链会产生什么影响?

      宝林格: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一些救助政策,但我个人认为,这些政策不可能拯救供应链下游的企业,小厂家实在太多了;这些政策更关注的是大的整车厂商。

      在大部分行业会看到更多的供应商破产。为了确保供应商持续健康发展,就只能寄托两方面:一是整车厂帮助这些供应商渡过难关;二是供应商更注重财务风险、降低成本。

      上海证券报:预言似乎和现实总有很大的差距。很久以前,有人预测全球未来只会剩下几家巨型的汽车企业。但金融危机后,情形完全不同。我们看到,汽车企业不是变大了而是变小了,美国汽车巨头们不断在变卖自家的资产,做着各种“瘦身”工作。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宝林格:美国本土汽车业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但从长远来看,汽车业进行整合仍然是必要的。

      上海证券报:兼并重组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很少能真正成功。美国最早进行汽车业整合,现在开始大量变卖以前收购的资产;德国今年也步入了整合困境,舍弗勒集团因收购德国大陆集团陷入财务困境。如何才能做到兼并但又不被拖下水?

      宝林格:在收购中确实存在各种风险。在我们看来,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关系有点类似于父子或母子关系。子公司过度扩张,比如在海外投资过度,母公司就必须进行监管,让子公司好好思考一下再做明智的投资方案。这样才能避免因兼并不当而拖累母公司的情形发生。

      上海证券报:在具体操作上,近来兼并的策略有变化吗?

      宝林格:并购与否,取决于企业自身的需要。这几个月以来并购的着眼点和风险有所变化。以前收购方会更多考虑被收购企业的规模、运营质量等,现在收购方更,看对方是否健康,不仅是现在的财务状况,还会推断6个月以后的财务状况。

      上海证券报:在目前的金融环境和经济环境下,您对中国汽车企业有何建议?

      宝林格:在这个全球性的危机中,确实有很多不利因素,如全球融资都比较紧张而且融资成本比较高;产能趋于停滞;劳动力成本高、货币汇率的剧烈波动等。风险这么多,如何活下来显然相当重要。要成为最后生存下来的企业,现金是最重要的。中国有句话是“现金为王”。无论是兼并还是常规性发展,都要力求现金流正常。中国的内需市场这么大,如果采取合适的策略,中国汽车企业应该能走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