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
外贸负增长将成为常态,年底增速有望企稳
1、出口受国际影响更大,下半年有可能回暖。今年出口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发达经济体将面临全面衰退。今年1月份,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再次调低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去年我国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占比仍保持在42.25%水平,如果G3经济萎缩将发生在今年上半年,那么中国的出口真正复苏要推迟到下半年。二是国际贸易环境将持续恶化。当前,在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放缓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可能进一步抬头,国际贸易融资将进一步萎缩,这些都将对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发展形成制约。三是我国倒闭企业已经缩减的产能短期内难以恢复。去年珠三角、长三角许多出口企业纷纷倒闭。以纺织行业为例,规模以上企业利润额十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行业亏损面扩大到20.44%,倒闭企业的产能短期内难以恢复。
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其一,我国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所占份额开始回升。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所占份额开始回升,这对我国经济在欧美日等经济企稳后率先走出低谷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其二,中国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出口占比上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出口多元化趋势明显。在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我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占比从2000年的52.22%下降到2008年的42.25%,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占比保持在30%左右,而对十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占比从2000年的17%提高到2008年的29%。根据IMF今年1月份的预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有望保持3.3%的经济增长,这有助于减轻我国出口随发达国家经济滑坡而下降的程度。2月份,国家高层领导人对亚非、拉美进行访问,有望促进我国与亚非拉国家的经贸合作。
其三,政府稳定外贸而采取的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效果将逐渐显现。曾经束缚出口的多种因素现在已经发生变化:信贷规模控制早已取消,利率已经多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多次上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趋缓,劳动力成本相对稳定,原材料价格下降。而且,国家先后推出了钢铁行业、汽车行业、纺织行业和装备制造行业等振兴规划,推动产业升级。这些政策效果将在二季度之后逐渐显现。
其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超过20%,其需求刚性较强。国际市场需求减弱,首先将影响高档产品的需求,而中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着件、鞋类等产品毕竟是生活必需品,相对于绝大多数生活消费品来说需求弹性还是相对更低的,国际市场需求总量并不会出现极大规模的萎缩。
2、进口主要受国内工业生产影响,上半年有望触底回升。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进口增幅与我国工业增加值高度相关,而与消费的关系不是很明显。从我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来看,一是原油、铁矿砂及精矿等资源类产品,这主要是为国内工业生产投资服务,2008年四季度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以来,我国制造业采购指数持续低于50的临界值,进口增幅持续走低;二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这主要是与我国“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服务。由于我国加工贸易占到相当比重,因此出口的大幅下降将拉低进口需求。
但是,以下因素会促使进口降幅趋缓,进口有望二季度触底反弹。一是政府主导的投资有助于防止进口下滑过快。继去年11月初政府推出4万亿财政刺激经济政策之后,政府在今年初又先后推出了“汽车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纺织和装备制造行业的振兴规划”。这些措施的实施会拉动大量的铁矿砂、原油等大宗商品的进口。二是随着企业去库存化过程逐渐接近尾声,进口增速将有所回升。过去几个月贸易顺差大幅上升的原因在于进口下降幅度远超出口,部分反映了企业降低原材料库存的努力。三是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过大幅调整,未来稳中趋升为主。短期内,由于市场信心动摇,全球需求减弱,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已经下跌,这将有利于中国扩大进口;中长期来看,初级产品市场高度垄断,同时各国政府向金融市场大量注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将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一旦价格上升,我国进口总额也将上升。
综合以上考虑,今年我国出口、进口负增长可能成为常态。上半年,随着拉动内需政策作用的显现、进口可能会逐步回稳,而出口增速的回升更多依赖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三大发达经济体的恢复情况。考虑到去年最后几个月的基数已经下降,今年末进出口增幅将逐步回升。全年出口增速大约-2%,进口增速-10%。
短期内国际资本以流出为主,中长期我国依然是吸引国际资本的洼地
1、短期内资本将持续上年的净流出趋势。当前,全球金融市场遭遇重创,市场参与者信心仍极度脆弱,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和不可测因素增加将使得国际资本流动更加动荡,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全球证券投资将更具波动性。今年上半年,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将延续去年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缩的态势,导致其金融机构不得不从海外抽回资金,短期资本从发展中国家回流至发达国家。
2、中长期资本流出压力将得到缓解,中国依然是吸引国际资本的洼地。首先、中国经济基本面相对稳健。国际资本在市场看好的时候寻求收益最大化,而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更关注损失最小化。今年发达经济体难以复苏,中国虽然经济增长放缓,但依然有望保持约8%的较高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较小的新兴经济体已经在破产的边沿。而中国居民高储蓄、政府低负债、庞大的外汇储备等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而且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正在启动,这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为国际资本提供了良好的“避风港”。
其次、人民币汇率预期相对稳定。这次金融危机对国际汇率形成很大的冲击,去年欧元、日元、韩元均出现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在去年上半年持续升值,到了去年下半年升值预期逐渐削弱,但没有出现大幅贬值的趋势,而是维持基本稳定箱体振荡。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为汇率稳定提供保障。在国际汇市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有助于国际资本锁定风险。
最后、中国资本市场泡沫得到充分的释放。上证指数从最高6100多点到目前的2000点附近,股市泡沫得到充分释放,个股的分化将更加明显。从市盈率等指标看,市场普遍认为当前股市已经进入价值投资区间。虽然中国资本市场目前暂未完全开放,但有研究表明,外资在中国A股市场实际投资规模远远超过QFII的额度,此外,外资还大量介入了中国的私募融资。资本市场的回归理性,对外资形成一定吸引力。
3、“双顺差”将推高外汇储备,但增幅将趋缓。上面分析得出,货物贸易方面,进口和出口都将下滑,但进口的企稳回暖可能早于出口;利用外资短期内可能下降,但中长期看好。因此,虽然今年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和不可测因素将使得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更加动荡,但国际收支“双顺差”仍将维持,只是顺差增速将趋缓。在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结构的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将继续增加,年底有望达2.3万亿美元。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有效汇率略有升值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综合考虑以下各方面因素,预计今年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和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均不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波动中保持基本稳定,今年年末,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1美元=6.8-6.9元人民币的水平。
一方面,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不大。今年我国经济依然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尽管国际收支顺差可能缩小但也不大可能出现逆差,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基本面因素并不具备;此外,预计从明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有望率先走出低谷,并逐步走上复苏之路,那时“热钱”回流中国的可能性增加,市场供求对人民币有利。而从政策角度来看,人民币大幅贬值也不可取,一是在外部需求大幅度放缓的背景下,人民币贬值并不能有效改善我国出口形势;二是一旦形成人民币贬值预期,资金大规模出逃会对国内金融和经济体系产生冲击,甚至可能酿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贬值也不利于我国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四是大幅贬值不仅会导致一批国家的竞争性贬值,而且一定会招来欧美的报复性举措,实施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快速升值的局面在今年也难以再现。尽管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但今年在贸易顺差减少、FDI流入下降、国际游资大规模流入的可能性降低的情况下,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基础不够牢固。而且从政策角度看,快速、大幅升值会进一步加剧出口萎缩的局面,同样不可取。
2、人民币有效汇率小幅升值。近期美元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走强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避险情绪上升。随着这一过程的结束,以及美国政府赤字不断扩大、经济复苏之路漫长,预计今年、特别是下半年美元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将面临贬值压力。而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的汇率走势,将会因为欧盟、日本经济前景比美国更为暗淡、不确定性更大以及套息交易大幅下降而小幅升值。因此,预计今年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小幅升值3-4%,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3%。
(本文为交行研究部《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的一部分,执笔:刘能华 鄂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