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2 28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一本收藏西方当代艺术的工具书
    张奇开谈“卡塞尔文献展”的价值
    名家书画“添笔”造假法之
    “改变上款”成品辨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本收藏西方当代艺术的工具书
    2009年0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张奇开(左)

      卡塞尔文献展资料馆馆长(右)

      文献展图书封面
      ——从张奇开的学术专著《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文本——卡塞尔文献展(1955-2007)》说起

      ⊙本报记者 邱家和

      

      年初,在旅德艺术家张奇开的上海顶层画廊的个展上,记者有幸见到了由张奇开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专著《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文本——卡塞尔文献展(1955-2007)》。由心而论,该书对于研究和收藏西方当代艺术的有心人来说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资料价值最显而易见

      该书最突出的是其资料价值,作者围绕被誉为国际当代艺术首席大展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用972页的篇幅、数百万字的文字介绍和两千多幅图片,对已经举办的十二届文献展逐一作了系统介绍,并附有大量的文献资料,不愧为“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文本”。

      书中,对每一届文献展,作者都用专业的眼光作了概述,同时又系统介绍了每一届文献展的展览主题、展览理念以及策展人,还附有每届文献展的重要文献、媒体评论、图录、展区平面图以及艺术家名单。作者还专门制作了两个相关的资料:“1945年后国际艺术事件年表”与“中国艺术与卡塞尔文献展相关活动年表”。此外,作为卡塞尔文献展的一个自我总结,文献展的主办方还在2005年举办了“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的档案馆”的专题展览,而这个展览有机会引入中国,先后在重庆与上海举办,书中也附录了相关的资料,尤其是在两地举行的学术活动的文字记录。

      

      作者的独特身份和经历铸就该书

      该书更值得关注的,是作者独特的身份及其与文献展的特殊关系:作为旅德艺术家,作者对文献展的兴趣与一般的学者有所不同,其写作动机是在亲身经历与现场观摩的基础上联系艺术创作实践形成的。

      作者本人从1992年的第九届文献展开始,连续4届现场观摩了文献展,还在2002年在第11届文献展的开幕式上和几位艺术家组成了一支“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实施了“国际新长征——穿越欧洲”的行为艺术计划,与文献展发生了正面遭遇被引起西方媒体的广泛报道。

      更有趣的是,作者在为该书2005年专程去德国搜集资料时,在卡塞尔观看了文献展50周年纪念展“移动的档案馆”,又看到了一本纪念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塞曼的画册,其中有一张“收租院”的照片,记录了他当年一个未完成的心愿——邀请“收租院”参加卡塞尔文献展。作者向文献展资料馆馆长提议,让回顾展到遥远的中国,在“收租院”的创作之地与“收租院”并列展出,并最终促成了此事,使国内艺术圈与普通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文献展,也给该书平添了许多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