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周大幅跳水,上证综指下探至2000点附近,对于即将发行的指数基金而言,反弹结束了么?未来行情如何演绎,对指数基金而言,目前走势是福还是祸?本报记者就此与南方沪深300指数基金经理潘海宁展开一番对话。
调整以消化获利筹码
记者:上周市场出现连续回调,您如何看待这波行情。对于沪深300指数投资,有何影响?
潘海宁:由于前期的连续大涨对政策面利好已有所透支,短线获利盘抛压较为沉重,市场担忧流动性收缩,加上外围市场大幅下跌的拖累,近期市场出现了连续回调,市场成交量也出现一定的萎缩。我们认为,市场需要一定的调整来消化获利筹码,短期会在半年线附近维持箱体震荡,之后如果没有新增的重大利空因素,反弹会进一步深化。
在震荡回调的过程中,或将为南方沪深300指数基金提供较好的建仓时机。
记者:决定2009年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潘海宁:我们认为决定2009年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是:国内经济能否在政策刺激、结构调整之后真正企稳,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投资和消费能否有效拉动内需。
我们对更长期的中国投资增速持乐观态度,这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化尚未完成,房地产投资的长期需求仍在;国民财富仍然高度向国有企业股东和财政倾斜,而国有经济部门高储蓄率的倾向非常严重,政府仍然热衷于进行储蓄和投资;我国整个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仍有快速和长期提高的需求,由此将带来大量的企业投资需求。总之,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老龄化进程仍然持续,劳动力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居民消费比例的提升,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中国经济仍然拥有不可限量的未来。
股市见底早于实体经济好转
记者:从目前看,上市公司盈利并不乐观,股市未来的行情是否能脱离宏观经济基本面?
潘海宁:要认清这个问题,就要研究各国市场大幅下跌的背后机理,其实并不是一样的。综合来看,各国指数的表现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美国,跌的是上市公司业绩,指数的市盈率没有太大变化;第二类是大多数欧洲国家和日本,市盈率下跌的同时业绩也在恶化;第三类是印度、我国香港和我国A股,跌的主要是估值水平。也就是说,A股的估值调整已经完成,甚至进入低估区间。反过来看,A股的触底反弹不必等到业绩好转以后,而是只要让投资者看到经济好转的迹象,恢复信心,提高估值即可。所以,A股的见底应早于美国股市,也早于我国实体经济的见底。
记者:目前的点位与2001年非常接近,对于2001年入市的投资者而言,指数事实上是没有上涨的,一些主动型产品也远远跑赢大盘,你觉得指数基金的优势在哪里?
潘海宁:指数化投资和市场有效性不断提高紧密相关。整体而言,特别是在单边下跌过程中,指数基金满仓的特性确定了他比主动型能降低仓位,上涨会超过指数基金,但是将来随着市场发展,有效性肯定是往更有效去发展。所以我觉得从趋势来讲,指数基金肯定是比较有更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