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观点·评论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数据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2009 3 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观点·评论
    “分类管理”:房地产业的新亮点
    引导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最佳途径
    反对贸易保护,
    中国要有两手准备
    英国首家华商五星酒店倒闭
    启动经济:房地产无法承受之重
    为何赞成开征不动产闲置税
    保就业:重中之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就业:重中之重
    2009年03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波翀
      ⊙陈波翀

      

      每年“两会”,“一号提案”总是国人关注的焦点话题。今年当然是非保就业这个头号问题莫属。在全国政协委员们提交的提案中,有接近三分之一与就业话题相关。致公党中央提出的《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把当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促进就业的重中之重。

      实体经济一旦陷入危机,失业就不可避免。美国经济分析局近期公布的2008年四季度GDP修正值显示,实际GDP环比下降6.2%,较此前公布的初值下跌了2.4个百分点,为1982年一季度以来的最大跌幅。由此,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也上升了3.6万人至66.7万人,持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则高达511万人的历史高位。不难看出,实体经济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就业人数的多寡,特别是在危机的中后期,表现会更加明显。

      现况,大家都看到了,大学生就业率一降再降,农民工失业返乡一波接一波。数据显示,仅2008年以来,全国就有约2000万农民工因金融危机而失业,或外出务工无功而返,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保守估计,2009年将有约2500万农民工等待就业,加上新增约600万的大学毕业生,全年待就业人口大致在3000万人左右。如果要全部消化上述待就业人口,显然是不太可能。即便是新增一半的就业岗位,对经济增长的要求也超出了现有容量。

      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但步入21世纪以来,经济增长对新增就业的贡献在逐步缩减。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年为例,当年我国新增就业人口750万,对应的经济增速为8.8%。次年新增就业人口达到1037万的高峰,经济增速则回落至7.8%。2007年GDP同比增长11.4%,当年新增就业人口却下降至590万人。2008年GDP同比增速较上年回落了2.4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口相应减少了100万人。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在上世纪90年代大致能新增100万以上的就业人口,而近年来已降至约50万人。

      为何经济增速不减,对就业人口的拉动却大幅下降了呢? 主要还在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势必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以及贸易部门的投资。由此,外需不足,拉动经济增长只能通过增加投资或消费。大规模的投资涌向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之后,产能过剩逐渐显现,资本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在自身堆积了较多库存之后,去库存化的过程必然伴随劳动力需求的缩减。加之外向型经济陷入困境之后,多数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进入调整期,直接产生了大量失业人群。长此以往,就业对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弹性会越来越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就十分有限了。

      因此,我们寄希望于加快以扩大消费内需为核心的结构调整和改革,核心目标还是要通过保就业来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一旦形成了就业良性增长,居民收入显著增加,消费需求稳步提升的格局,保增长自然不在话下。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