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的约翰·劳是一个英国会计师的儿子,数学出众,喜欢赌博。由于年轻时在英国的决斗中伤人致死,被迫逃亡欧洲大陆。长期的逃亡过程中,他以赌技见长,并积累了许多财富。游历的见识和对财政、贸易、货币银行业务的研究,让其形成了一个观点:国家要繁荣,就要发行纸币。
法国路易十四于1715年过世后,7岁的新王登基。年幼国王的叔叔,约翰·劳的好友,菲利普·奥尔良大公成为摄政王,掌握国家大权。在面临路易十四留下的国家债券相当于每年财政收入14倍的困境时,摆在奥尔良大公面前的选择有:1、宣布国家破产;2、大规模征税;3、用低金属含量的货币代替高金属含量的货币,即货币贬值;4、出售垄断特许权;5、查处腐败官员的财产。奥尔良大公采取了3和5的政策措施,但只弥补了8%左右的财政赤字,剩下的钱他找约翰·劳想办法。约翰·劳成立以贵金属和土地作为储备的银行,发行银行券,也就是纸币,并许诺任何人可以拿纸币来银行兑换成相应的硬币,法国人必须用这种银行券来支付税收……伴随一系列精彩的运作,法国人对纸币建立了信心,对纸币的需求日渐旺盛;同时政府可以不受限制地发行货币支付债务,而且由于流通中介的增加,经济也显得十分繁荣。原来巨额的政府债券被吸收调换为这个银行的股权,法国进入了纸币时代,尽管纸币仍有金属作为兑换保证。
随着海外淘金热的兴起,银行券被大量不加节制地印制,获得海外业务特许权的公司股价不断上升。法国奢侈品价格开始上升,失业率下降,到处有新房屋建造,所有人都在抢购物品,囤积成风。当一个贵族由于自己购买海外业务公司股票的要求未能实现,他拉了满满两车的纸币来到银行前,要求兑换硬币。奥尔良大公十分愤怒,要求这贵族退回2/3的硬币,但大众开始担心,如果每个人都那么要求的话,有足够硬币可以保证兑换吗?担心在蔓延,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兑换纸币,最后法国被迫回到金属货币体系,只不过每个硬币里的金属含量又一次少了,大众财富又一次被掠夺。
纸币体系崩溃了,约翰·劳成为国家公敌,他带了一颗大钻石离开法国,这年他49岁,靠赌博维持余生,最后当掉了那颗大钻石,58岁离世时,身无分文。
这个早期的货币主义实践案例生动地告诉我们,经济不能只靠无节制地发行货币来驱动。必须有配套的需求端改革,才能让经济回到一个正常增长的轨道上。在经济面临危机时,通过货币供应的增加让价格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保持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但要及时收手,一旦货币超出了经济活动所需,通货膨胀就不能避免,大众会理性地选择自己的财务对策。
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果断地增加了货币供给,稳定住了物价预期。但仅有货币政策远远不够,必须启动消费的需求。而消费的启动要求政府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保体系,改革社会财富分配比率,让居民有更多的钱去花费,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控制居民的收入水平。财政能够支持经济一段时间,但这段时间必须让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一个转换,否则后续增长乏力。在经济企稳和增长方式转型的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会出现受益的公司,这是投资中应力求前瞻和把握的机会。作为投资人,需要了解各种政策的效果和副作用,以趋利避害,实现自己的财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