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稳健贰号基金经理 马北雁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作为投资者,关心宏观经济的走势自然在情理之中。特别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得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研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备受关注,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增长。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因此,出口导向的中国经济是否走到了增长的尽头成为争论的焦点;另一方面,世界寄希望于中国经济能够与欧美经济“脱钩”而保持平稳增长,带领世界走出衰退阴影。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能否“保八”?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如何?对我们投资而言有何启示?
我们认为,2009年中国保持8%的GDP增长应该没有悬念。首先,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虽然出口面临较大的压力, 但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逐步提高,特别是国家启动4万亿投资计划,预计投资至少可以对GDP增长贡献2%-3%,内需和投资可以大大缓解出口对经济下滑的影响;其次,从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角度看,中国超过50%的储蓄率(2005年国内储蓄率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和高达20万亿的储蓄资金,给内需的启动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随着国家社保和医保体制的理顺,内需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第三,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角度看,由于中国存在严重的城乡经济和东西部经济差异的二元结构,从发展阶段看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加上中国政府有足够的财政盈余和全世界执行力最好的政府投资体制,因此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启动大型公用设施等投资项目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有效弥补个人和企业投资的下滑,而不会步日本经济的后尘。综合而言,我们认为,在储蓄(人口红利)、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这些因素中,中国只有全球化的影响可能是负的,通过启动内需和扩大投资等政策措施的落实,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内生的可持续增长水平8%以上的概率比较大。
通过结构调整经济将重回高增长轨道。对于本轮经济调整的性质,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欧美发达国家面临的是有可能长达20年的房地产周期调整,而中国自身经济面临的是金融危机与国内自身经济存在的存货周期和资本开支周期的叠加;除了周期性因素之外,本轮调整更重要的特点是结构失衡问题。因此,欧美经济L或U型走势的概率较大,中国要想走出周期性和结构性双重调整,一方面要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30年来通过出口推动的增长模式,需要靠启动内需来调整,未来内需的启动将是一系列体制改革和政策推动的方向;另一方面,已经发展起来的制造业能否改变对欧美经济的过度依赖,也还有赖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能否建立起资源国和制造国之间新的经济循环。
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近期对消费券发放的讨论,都反映了国家正在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和一系列制度改革来启动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