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9 3 1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发挥自律监管职能 维护行业竞争秩序
    低油价下的大国博弈
    人大代表、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推动国内企业
    正确利用衍生品市场
    纽约油价恢复领先地位 商品风向标趋稳?
    铜价将迎来一轮季节性反弹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大代表、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推动国内企业正确利用衍生品市场
    2009年03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叶苗
      人大代表、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

      推动国内企业

      正确利用衍生品市场

      ⊙本报记者 叶苗

      

      去年以来,国内部分企业在境外衍生品市场参与中出现较大损失。针对这一现象,人大代表、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建议,要加强对国内企业利用衍生品市场的培训教育,引导企业正确认识衍生品市场套期保值交易,提高套期保值交易技能,并加强企业内控机制建设,提高衍生品市场参与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2008年9至10月份,国内外大豆价格短短时间内下跌超过30%,国内部分大豆企业即积极利用期货市场避险功能,避免了国际国内大豆价格巨幅下跌带来的风险。”刘兴强介绍说,如中粮集团一下属公司9月15日以4300元/吨价格在美国采购一船6万吨的大豆,10月份到国内时大豆价格下跌到3000元/吨左右,仅此一船货现货就要面临7800万元的亏损,而该企业在9月16日于大商所抛售大豆3.6万吨和1万吨豆油,通过期货套保操作盈利7710万元,期现相抵企业仅亏损90多万元。据统计,仅2008年10月份,在大连期货市场上,参与避险的前20名大豆经营企业期货盈利额超过10亿元,有效避免了现货经营的损失。

      刘兴强表示,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通过境内的基础衍生品市场管理风险更为便利和有效。为适应企业不断增长的避险需求,需要通过上市更多基础衍生品种、通过规则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提高效率、增强市场流动性、并稳步推动市场对外开放等工作,为更多企业参与和利用国内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便利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