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9 3 1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发挥自律监管职能 维护行业竞争秩序
    低油价下的大国博弈
    人大代表、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推动国内企业
    正确利用衍生品市场
    纽约油价恢复领先地位 商品风向标趋稳?
    铜价将迎来一轮季节性反弹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低油价下的大国博弈
    2009年03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特约撰稿 陈朝泽
      ⊙特约撰稿 陈朝泽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油价持续下跌,自高点147.25美元/桶下跌至低点32.4美元/桶,跌幅78%。随着全球制造业疲软,失业率上升,经济处于萧条期,国际能源机构纷纷下调全球原油的消费预期,并暗示像前两次石油危机一样,石油需求将持续滑落2年以上。消费低迷,导致油价低迷。低油价现象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业内的关注。

      首先,低油价已经引发消费大国的购买兴趣。美国能源部官员表示,奥巴马政府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控制油价,并考虑建立石油产品库存,美国自年初以来已增加307.9万桶的战略石油储备。中国也在加强对外战略能源投资。2月17日,由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带队的中方谈判代表和俄方,签订25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的正式合同协议。之后,中国再与巴西达成近100亿美元的类似协议。继中、美加强对外石油购买之后,韩国、印度也有意加强原油购买。总体来看,大国的能源战略对油价构成支撑。

      其次,低油价已经促成产油国的减产和抬价行动。欧佩克自1月份减产220万桶之后,3月份将再次执行减产决议。主产国俄罗斯有意抬高油价,宣布从2009年3月1日起,原油出口关税将从目前的100.9美元/吨上调至115.3美元/吨。

      低油价对石油及相关行业影响深远,利弊参半。举例而言,弊在于,不利于生物及其他能源的长期发展。2005年开始油价快速突破50美元/桶之后,引发了玉米、木薯等生物替代能源的投资热。但仅仅过了3年,油价再次回到50美元/桶之下,这些生物能源的价格优势受到挑战,加之金融危机之下信贷的紧张,新能源项目已受到影响。利在于,我国在低油价之下,终于在2009年初推行了酝酿已久的燃油税政策,将价内征收的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消费税相应提高,同时取消原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推行多消耗能源多交税的政策,以达到节能排耗的目的。

      总体来看,低油价引发了消费大国的战略投资,促使产油国减产来抑制油价下跌。低油价对石油及相关行业影响深远,利弊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