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通证券、银河证券、宏源证券等公司相继获批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阵营也加速扩容。
统计显示,在2008年开始发行的券商集合计划的发行规模接近23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发行集合计划的数量也达到创纪录的22只,同时,去年获批集合计划的新券商达到8家,仅次于2005年11家的水平,远远高于2007年仅有1家的水平。
大通证券作为规范类券商的“头羊”第一个闯入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阵营,也成为去年7月《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下称《细则》)实施后获批的第一家证券公司。
“大通证券星海一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计划于今年4月份开始发行,推广期最高募集规模为35亿份,存续期最高募集规模50亿份,权益类、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分别为0-60%和40-100%,开放期现金类资产配置比例不少于10%。同时,管理人将以不超过7000万元的自有资金参与该计划。
《细则》生效前,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20家券商均为创新类证券公司,但新的《细则》并未对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类型加以限制。
“这意味着该业务能够向规范类券商敞开大门,我们正是敏锐地嗅到了这一点,提早准备,完善各项制度,才在第一时间完成申报工作并顺利获批。”大通证券相关负责人透露,监管部门自《细则》实施起受理规范类券商发行集合资管计划申请,证券公司需健全完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六项制度,通过证监局核查备案后方可申报。
此前2001年,由于恶性竞争,券商资管业务一度在市场大跌中成为拖垮券商的主要因素,此后作为创新业务,券商集合计划规模也受到严格控制,至去年底,存续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只有40只,资产规模660亿。
上述负责人表示,大通证券投研团队平均从事专业资产管理的经验超过7年,投资稳健,“同时,大通证券虽然规模不大,但管理规范、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是监管部门在审批时十分看重的。”
业内人士认为,大通证券等三家券商资管业务的获批,标志着集合资管业务不将在更多券商中全面开展。而随着三年综治完成、券商行业整体竞争力大幅提高,不同规模、不同风格券商的入场也有利于向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操作手段更加多元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另据记者了解,目前一些规范类券商已经行动起来,为申报集合计划积极准备,部分已将方案上报证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