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2009 3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并购贷款:迈向杠杆融资大市场的一小步
    中国经济加快
    “内需”型战略调整步伐
    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之道:资源整合与现金为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经济加快“内需”型战略调整步伐
    2009年03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一场国际金融危机,成了中国经济实施“内需”型战略调整的催化剂。从最近几个月的政策变化和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明显加快了以内需为主的结构性调整步伐。这一重大转变,不仅顺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下一轮增长打开了新路,也为产业界、金融界、投资界,创造了许多新的机会。

      那么,从哪些方面可以发现,以内需为主的结构性调整正在明显加快呢?

      首先,将需求目标转向国内,特别是将扩大内需的目标,转向消费已有基础、需求潜力巨大、消费水平正在提高的广大内陆农村地区。这一政策导向,充分利用了中国经济回旋余地大的特点,不仅能够有效化解当前一部分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而且也打开了国内需求的新天地,同时对治理前30年积累的一系列结构性矛盾,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最明显的标志是,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现代物流与消费服务下乡。在去年秋天外需急剧下降的情况下,政府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对广大农村地区采取财政补贴的办法,鼓励消费升级。此举,一则为部分外向型企业赢得了调整经营方向的时间;二则让利给农民,对启动农村市场带来了助动力;三则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特别是消费习惯的转变,有深远影响。

      近30年来,由于城乡经济非均衡化发展,城乡居民不仅在收入分配上差距越拉越大,在生活习惯和消费品质上距离也越拉越大。现在,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补贴和支持农民消费,不仅直接施惠给农民,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且也有利于打通城乡经济的往来,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使中国经济走出前30年由点到线的发展模式,进入由线到面、城乡一体、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其次,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地区布局,作了更明晰的安排,尤其是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思路的提出,以及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大农业补贴、提高农民收入的保障性措施。这一系列政策安排,不仅对广大内陆地区的经济社会安全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实际帮助,同时也将对内陆地区居民的未来收入与消费结构,产生持久影响。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关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新提法。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到,东部地区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增强更高水平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时,要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制定和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显然,东部与中西部地区“腾笼换鸟”的产业转移,将改变中国的产业分布版图。

      而“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始终占有特殊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幅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大幅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的补贴。这些政策措施其意义已超越了“三农”范畴,对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农村消费、有效扩大内需,有很强的保障作用。

      此外,在社会保障与改善民生方面,今年提出,要集中力量办一些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民众得到更多实惠。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些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另一方面,也给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产业部门,创造了大量需求,带来了新的商业与就业机会。

      由此观察,正在实施的“内需”型经济战略调整,在以最直接的方式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世界经济格局经过这番洗礼即将逐步形成的大背景下,成功实现转型,开辟了新的道路。

      而中国现有13.28亿人口,其中,城镇人口6.07亿,农村7.21亿。按去年城乡居民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计算,目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只是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试想,如果人口相当于整个欧洲的中国农村居民,其消费水平能提高三分之一,会释放出多大的需求。而“内需”型经济战略的深入实施,无疑为这股需求的洪流打开了闸门,其效果诚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