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CPI6年来落入负值区间,但就此判断降息空间大幅增加的依据并不充足。2月份的CPI数据出现同比大幅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统计的基期效应和去年同期春节造成价格上涨的因素造成,而从环比的数据看,最近的消费价格已经逐步趋于稳定。尽管未来几个月由于基期因素,CPI同比涨幅依然可能在负值区间徘徊,但这主要是由于统计因素造成,判断通货是否进入紧缩区间依然有赖于同比的数据变化情况。
就目前的数据变化看,虽然PPI的数据依旧持续下滑,但由于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目前已经企稳,原油期货价格由前期的30美元-35美元回升至45美元-50美元区间,受到欧佩克大量减产保价影响,后期成品油价和化工类产品的价格再度持续下降的可能性不大。而有色金属等期货产品价格近期也出现稳步回升,由于国际大宗商品导致的PPI下滑将告一段落,后期PPI的环比很可能出现回升。
构成CPI的另一主要成分即食品、食用油等价格,自去年年底以来已经逐步趋于稳定,猪肉、鲜菜和食用油价格都有一定的回升,2月份的食品价格上涨0.8%,显示出食品价格已经不成为主导CPI下滑的主要动因。特别应当留意的是,今年的春节是1月份,在春节所在月份往往食品价格会出现明显上涨,在之后的月份出现回落,因此,2月份的食品价格上涨这一数据有力地说明了食品价格稳中有升的趋势正在得到加强。
而从影响到市场价格最重要的因素即货币供应量看,自去年10月以来,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统计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增速连续两个月持续回升,12月末、1月末同比分别增长17.8%、18.8%,达到2006年6月以来最高,2月份的同比增幅据测算更是超过19%。充足的货币供给对于抑制通货紧缩的作用十分明显,而中央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更是拉动PPI价格回升的重要推动力。
显然,从目前的市场环境看,2月份CPI和PPI同比数据双降很大程度上是由统计因素造成的,尽管未来还有可能出现连续数月的双降走势,但并不能说中国因此进入紧缩周期。基于这一因素,笔者认为,短期内央行可能受CPI和PPI数据影响,再度小幅降息,但长期看这次降息很有可能是本轮降息周期的终结。因此,投资者应谨慎考虑债券的配置比例,在降息后适当减配部分收益率较低的长债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