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发债融资不妨启动广东模式
2009年03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浩子
⊙浩子
广东模式在今天似乎越来越被人鄙夷,靠政策起家是大家争论的焦点,不重视成本是广东经济发展的硬伤。不过,昨天在银行间市场恒健中票的顺利发行,让我们见识了资本市场上的广东模式,因为这个债券开创了地方政府直接融资的新渠道。
以前地方政府的融资靠什么?靠政策性银行和国有银行的信贷投放,这其中的弊端不用谈了。现在靠什么?有人指望地方债券。但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那个就是杯水车薪的融资工具,因为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限制了这杯水的规模。那么,地方政府以后靠什么?我认为不如启动广东模式,大力推广这种模式,地方政府成立省市级融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直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融资,解决重点项目和关键产业的资金本不足问题。
发行短融、中期票据这种“绿色通道”是较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解决资金缺口最有效的办法。广东、北京、上海已先行,浙江、山东等发达省市应该迅速紧跟,这种债券才是真正意义上有中国特色的市政债券。通过国有资本注入融资平台,设立偿债备用金,实行专户管理,以确保债券按时还本付息,强力地提升了债券的信用等级,信用评级为投资级,会激发更多投资者的购买热情,也让发行成本更加市场化,发行方式简约化,融资过程效率化。
解决重大项目是这种债券模式的第一步,第二步应该是利用这个融资平台发债去解决关键产业的融资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优势是企业可以信用增级,融资成本市场化和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其劣势是企业融资的质押方式,融资平台缺乏信用甄别能力,但如果引入第三方管理,如商业银行、证券、信用担保公司和信用评级公司,通过投行业务来弥补劣势,如此类似09恒健债的地方债券就能够成为未来国内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