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观点评论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9 3 13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女王陛下政府打响“追薪”第一枪
    晚清上海大买办的
    一场地产噩梦
    中国步入
    消费率加快回升通道
    为什么日本居酒屋如此之小——漫走在早稻田之二十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女王陛下政府打响“追薪”第一枪
    2009年03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伟一
      蒋玉磊 制图
      ◎朱伟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所兼职教授

      “追讨”(clawback)是金融危机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指如果事后发现,金融机构雇员的业绩并未实现,那么金融机构有权追回雇员的部分薪酬。瑞士信贷、瑞银和摩根士丹利已将此引入了其薪酬机制。但类似的条款只适用于未来的问题。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只有英国政府要求银行高管退出其已经得到的收入——有刑事责任的另说。倒霉的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前首席执行官弗雷德·古德温爵士,就成了英国政府讨薪对象。

      唐宁街也是急了。政府是RBS的大股东,占有其70%的股份。今年2月26日,英国政府宣布,拟再对RBS注资255亿英镑(合365亿美元)。这也是出于无奈,因为此前RBS表示,去年亏损344亿美元。古德温先生却仍然优哉游哉,每年拿65万英镑退休金,可以一直拿到他离开人世为止。

      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表示,政府对退休金一事必须再议。他先派了位部级官员去见古德温,好言好语,劝他少拿些钱。古德温不理。达林只好来硬的,通过BBC电台,直接向民众呼吁:“现在这个样子,RBS前CEO还要每年再拿65万英镑退休金,而且要拿一辈子。我想人民很难理解”。RBS的现任董事会主席也表示,两周前他就劝古温德自降退休金为好。

      古德温不从,以复函形式表态,决不退钱。他还倒打一耙,说是当初决定退休金时,财政部官员并无异议,还说此事“甚妥”。古德温不是什么善主。美国《时代》杂志评出金融危机25位罪魁祸首,古氏是其中之一。好大喜功的古德温有“世界最差银行家”的恶名。RBS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与其收购荷兰银行ABN AMRO有直接关系。正是在古德温主持和力推之下,2007年10月RBS收购了荷兰银行ABN AMRO。哪知事后发现,狡猾的荷兰人击鼓传花,把定时炸弹给了RBS,而英国政府又接了最后一棒。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英国政府向RBS投资200亿英镑,助其渡过难关。古德温也在2008年10月引咎辞职。

      古德温倒是认错了。今年2月10日,他与RBS前董事长双双到英国议会作证,诚恳道歉,承认收购荷兰银行是个错误,支付的收购价过高。古德温承认错误,但不肯退钱。而华尔街的金融高管既不退钱,也不承认错误。华尔街经常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但若是为了自保,还是死不认错为好。认错便为退钱打开了缺口。

      从法律上说,追讨古德温的退休金比较容易,而要把华尔街的年终奖和离职报酬再拿回来,则难度较大。法律上,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古德温退休金由合同约定,少发或不发退休金是个合同纠纷。而华尔街的人很狡猾,巨款已一次性领回家中,成为其财产。这样,

      追讨他们的年终奖,就成了剥夺他们的财产,难度很大。《美国宪法》规定,“非经正当程序,不得剥夺生命和财产。”所谓“正当程序”,主要是指,如有争议,最后须由法院定夺。当然,财产是可以剥夺的,只不过剥夺起来难度较大而已。如果华盛顿愿意向伦敦学习,从法律上说也是可为的。其实,历史上美国也并不是个爱财不爱命的民族。《美国独立宣言》中的第一句话“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请看,并没有提到“财产”啊!很可惜,今天的许多美国人将“追求幸福”等同于“追求财富”。

      就哲学指导思想来说,在追讨公司高官高薪酬的问题上,法国更有可能成为世界的领头人。法国大革命的激动人心口号是:“自由、博爱、平等”。但事实并非如此。可能有两个原因。首先,法国金融家们拿钱时相对温柔些,没有英美同行那样丧心病狂。再就是萨科奇总统家事、国事不分,乱来一气,道德权威就比较差,担当不起登高一呼,异军突起的角色。换了已故总统密特朗,情况可能就不太一样。密特朗比较老辣,虽是万千风流,阅尽人间春色,包养情妇还有一私生女。但他不张扬,更不炒作,消息一出来,反成美谈。密特朗国内、国际一向受尊重,敢为人先。当然,密特朗是社会民主党人,而萨科奇是保守派领袖。他们在高管薪酬上两种态度,这也是个原因。

      不管如何,追讨高管薪酬由女王陛下的政府打响了第一枪。英国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但好装神弄鬼,动不动以女王的名义,好像这就是替天行道了。古德温就从英国王室弄了个爵士头衔。英国政府的全称是“女王陛下政府”。当年鸦片战争,也是以“女王陛下政府”名义下的战书。但这次追讨金融高管薪酬,女王陛下政府终于做了件大好事,其意义不亚于牛顿定律的发现。

      为追讨薪酬,英国的执政党和反对党都很奋勇。英国议会金融委员会一位委员称,古德温退休金一事是“丑闻”,指责古太傲慢。英国央行的人则提出,当时决定退休金时,“股东、董事会和金融媒体如何能够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反对党保守党也是拍案而起,而且矛头还指向了首相布朗。保守党一位议员声称:“如果布朗当时允许古德温每年有65万英镑的退休金,那简直是种耻辱。”布朗则赶紧表白,他知道退休金的事情没有几天,而且是一得知便立即下令采取行动。

      但也有人认为布朗是坏人。美国《时代》杂志列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布朗也在其中。布朗是个聪明人,也懂及经济,10年前在哈佛大学发表公开讲演时便预言,将爆发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但布朗在台上的时候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悲剧发生。布朗在任财政大臣期间,推波助澜,放松信贷管制,加剧房价疯长。布朗是不是好人并不重要,如果在资本市场这个地方坏人与坏人打起来,那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