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3 1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惨淡”阴影下的乐观
    “大师”尊号与
    “应声虫”
    专为扶持年轻艺术家设立“奶妈基金会”开始接受申报
    今年首期
    “嘉德四季”3月底开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惨淡”阴影下的乐观
    2009年03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杨琳
      M50园区外貌
      夏阳 持鞭者
      ⊙本报记者 杨琳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倒闭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经6个月。发端于海外市场的中国当代艺术首当其冲遭遇冲击,这从去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会上就开始显现。业内人士早有预测,而中国当代艺术产业的连锁反应将在今年的6月前后更加严峻,这种“严峻”不仅仅指向艺术拍卖市场,更多地是指向伴随这股当代艺术之火如泉涌般出现的画廊业和各大艺术园区的创建:众多画廊将因为现金断流而倒闭关门;艺术园区将遭受租金拖欠、房屋空置的困境;艺术家则因无法卖画面临生存问题等等。

      到底时下状况如何呢?近日,记者特意走访了上海红坊、M50以及上海当代艺术馆等沪上各大艺术区、艺术机构和展览现场。同时也电话采访了北京、四川的艺术界人士。看到和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但在中国特有的环境下不失为一种独有的特色。

      早春3月,春芽初发,万物都开始苏醒,一切都象征着生机盎然的春景已来临。此时,“捂着身体”过了一个冬的画廊、美术馆都开始把春节前延续至今的展览纷纷撤换成新展上市。仅3月7日以来,记者走访和接到通知的当代艺术展少说也有十来个。在这些展览现场,记者感受到的依然是热闹和人声鼎沸。如3月7日和8日开幕的上海红坊艺术区大型画廊联合展、上海澳沙艺术空间的Some Rooms展以及上海当代艺术馆《无界》多媒体艺术展等。尤其是有著名策展人陆蓉之策划的《无界》多媒体艺术展,现场的火爆让人似乎忘却了金融危机的存在。

      然而,在如此生机勃勃的背后,感受到的却是“惨淡”的阴影。在M50设立工作室已多年的艺术家单某告诉记者,金融危机爆发前他一年起码可以卖十几幅作品,少的时候也是一个月一幅,买家几乎都是看中就立马付订金。但自从去年10月以后到现在,他总共才售出2幅。而北京一朋友则称,北京还要惨,宋庄很多艺术家都开始靠找朋友借款生活和创作,更有甚者,众多艺术家正在从宋庄陆陆续续撤走,他们不是返乡,就是改行或者迁址。他们有的是一直呆在宋庄却未能成名,也卖不出画。他们大多是因为当代艺术热而特地跑到北京去圆梦或者也玩个成名,谁知名还未成,画也未卖,就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

      此外,从四川美院和重庆坦克库艺术区也传来消息,如今他们那里也冷冷清清,过去常来常往的画商们都不见了,展览也少的可怜。有位年轻雕塑艺术家告诉记者,本来刚有起色的创作由于资金短缺,只好又开始接已经放弃的工程雕塑维持生计。华氏画廊老板华雨舟告诉记者,现在的学院冷清了很多,原来校园的毕业展和内部展总有画商关注,现在这样的场景也没有了。M50里Vangaurd 画廊老板李力也说,虽然现在他们都还在正常营业,保持以往状态,但是到底这样的情形能熬多久,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实际上,当大家谈到销售层面的时候,就是“惨淡”二字。然而,回到画廊或者艺术机构表面的运营层面,大多机构都在坚持并刻意营造着热闹的氛围,这就是老外口中对中国艺术市场所评价的“乐观”二字。正如艺术北京博览会艺术总监董孟阳之前所说的,中国人的乐观是少有的。美国艺术界如今可以说是萧条至极,画廊纷纷都关闭空间,撤回自己的居所,进行家庭式画廊经营。因此,他们对于中国经营当代艺术的画廊还始终保持这种“坚持”且“乐观”的态度表示诧异。

      那么,到底这种乐观来自于哪里呢?中国经济发展还有巨大空间,这就是当下人们乐观原因。这也是目前中国艺术市场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