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2009 3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为建设国际板市场建言
    AIG给高管巨奖 政府无可奈何
    资本市场需要“M”型改革路线图
    瑞银保密制度坚冰开始融化
    全球金融海啸隐显三个大“底”
    “购买美国货”条款:病急乱投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购买美国货”条款:病急乱投医
    2009年03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 鑫
      美国口口声声承诺,在当前全球经济不利的形势下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但又通过“购买美国货”条款,这不是自相矛盾还能是什么?“买美国货”条款不仅会危及脆弱的全球贸易体系,破坏美国想要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扮演领导者的努力,实施的结果还会使美国人失去的工作岗位要比原先想“保护”的工作岗位还要多。

      张 鑫

      在国内外众多的反对声中,奥巴马政府还是通过了经济刺激方案中的“购买美国货”最终条款。这种既幼稚又愚蠢的做法只能说明,一些美国人还没有从伊拉克战争中吸取教训,还在犯容易冲动的错误,只怕是到头来结果仍然一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说一些美国人幼稚是因为,“购买美国货”条款首先犯了常识性错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加剧,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少有什么商品是纯粹由一国公民生产出来的了。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品牌具有国家属性外,到哪里去找所谓的“国货”?比如,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福特牌伊斯柯特型汽车,其零部件来自15个国家;总部设在俄勒冈州的全球著名体育用品制造商耐克公司根本就不从事生产,自身没有一家工厂,甚至连一台制造机器也没有,但它通过“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在全球建立起了庞大的运动产品营销帝国。还有肯德基、麦当劳、戴尔等美国公司也都是在全世界遍地开花,但这些产品能说是纯美国货吗?

      对此,美国著名智库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两位知名经济学家霍夫鲍尔和斯考特在“购买美国货:不利就业、有损声誉”中,用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分析说明,“买美国货”条款不仅会危及脆弱的全球贸易体系,破坏美国想要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扮演领导者的努力,实施的结果还会使失去的工作岗位要比原先想“保护”的工作岗位还要多。因为权衡“买美国货”的“积极效果”时,必须考虑美国贸易伙伴可能采取的报复性措施带来的“消极后果”。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各国的市场日益趋向国际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知识、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重要而有效的工具。美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知识、技术、品牌等方面,而不是在钢铁等制造业产品上。自立国以来,美国一直是最善于依靠刺激科学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在产业竞争力急剧下降的情况下,正是里根政府以及克林顿政府制定了大量鼓励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使美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很快超越了日本,继续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可见,美国要战胜目前的金融危机,关键仍然在于发挥其科技创新的优势,把超前部署和发展战略技术及其产业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就像最近奥巴马签署行政命令放行胚胎干细胞研究一样,这才是振兴经济的明智之举。

      奥巴马政府为应对暂时的金融危机通过“购买美国货”条款,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肯定会伤害到其他国家的利益,遭到其他国家相应的抵制。因为热爱国货、倡导购买国货的想法,全世界各国的老百姓都有。中国老百姓以前的表现,韩国民众踊跃购买国产小汽车的热情就很能说明问题。如果美国真正实施“购买美国货”条款,只会激发各国人民支持发展民族产业的热情,使国际贸易秩序陷入混乱局面。在这一点上,美国一些人就是看不到他们与世界其他国家在经济与贸易上相互依赖的关系,以为实施“购买美国货”条款就能创造大量就业,就能战胜金融危机。这只能说明这些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愚蠢之极。更重要的是,通过“购买美国货”条款,必然会损害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声誉。美国口口声声承诺,在当前全球经济不利的形势下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但又通过“购买美国货”条款,这不是自相矛盾还能是什么?

      中国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实体经济也受到损害。但素有爱国热情和光荣传统的中国老百姓并没有出现抵制外国货的言行。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政府更是采取了十分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强化和推进与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前不久,中国政府还公开对外宣称,只要有需求,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商品,我们都一视同仁。温家宝总理去欧洲访问时,不仅与欧盟一些国家敲定了一些重大的经贸合作项目,还承诺加快向相关国家派出采购团。中国的言行在世界上赢得了许多国家的尊重。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都相信,战胜全球性金融危机,需要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而只有强化各国之间的合作,才能凝聚成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

      (作者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