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2009 3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能熬到最后是赢家
    进入阶段性小阳春格局
    小阳过三线 谨慎中透出乐观
    多空对决
    成交量制约反弹高度
    万事俱备 只待突破
    机构重仓股搭台 游资概念股唱戏
    汇控走好 港股上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能熬到最后是赢家
    2009年03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姜韧

      

      巴菲特上次受到质疑是在2007年三季度,其时人称巴菲特过早减持了中石油H股,弃唾手可得的40%利润而不顾,被人视作“廉颇老矣”;眼下巴菲特再度被人质疑,自2008年10月17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撰文“呼吁投资者抄底”以来,道指从8800点最低跌落至6500点,巴菲特被人视作“晚节不保”。但巴菲特近期接受CNBC电视采访时仍执拗地看多美国股市,主题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巴菲特现在之所以仍看多股市,理由应该是价廉而并非看好经济增长,接受采访时,他提醒投资者:“美国经济可能还需要5年时间才能完全走出目前的衰退。”

      这涉及另一个广受质疑的话题“股市是否经济的晴雨表”?如果从长时间范畴分析,股市一定是经济的晴雨表,但从短周期甚至是中期分析,股市未必与经济同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细心观察普通人的划船运动,一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船一定是Z字形向目标前进的。借鉴到股市,股市和经济之间也存在着Z字形漂移的现象,若漂移的幅度过大,则会纠偏,如2002年至2005年之间,中国经济步入“高增长、低通胀”周期,但股市却一直低迷,这就是股市和经济之间的漂移现象。2006年至2007年股市又矫枉过正,出现暴涨。巴菲特虽然没有直接介入A股市场,但其对H股的投资亦能折射出其对中国股市的态度,2002年至2005年之间,他大手笔逢低吸纳中石油H股,2006年开始不仅仅是针对H股而是针对全球股市,他都停止了投资的步伐,开始不断套现,直至2008年二季度,他仍称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巴菲特目前发出 “看多股市令”,其根本原因可能在于人们信心过度悲观,令股市产生了过度漂移即超跌,此景象一如1932年和1974年时的美国股市。

      巴菲特“二次创业”重返美股是在1973年,购买的第一只股票华盛顿邮报的股价在随后一年时间内腰斩,其时美国刚输掉了越南战争,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衰退和恶性通胀,人们在悲观之余纷纷要求弹劾总统。当时美国金融市场缺乏流动性,而现在美国货币市场的现金达到美国股票总市值的43%,流动性比1974年更为充沛,因此很有可能出现一轮流动性推动的反弹行情。

      此外,从构成道指的成分股结构分析,美股未来的上扬将与国际油价趋势挂钩,原因在于:道指中的金融业权重股已全军覆没,制造业权重股也近半数沦陷,但值得注意的是,AIG集团和花旗集团股价虽然都曾跌破一美元,但这两家公司事实上被政府所拯救,绝无破产之忧,除非破产,股价还能往哪跌呢?这反而令道指具备了企稳的基础;现在支撑道指的是埃克森美孚,去年9月金融海啸由雷曼兄弟倒闭诱发,其后美国金融救市计划又几经波折,导致道指跌穿万点。但金融救市计划通过后,美股为何更加不堪呢?雷曼兄弟倒闭诱发投机原油期货的资金链断裂就是这一切的根源,道指维持在万点上方靠的是埃克森美孚,破位万点之后的颓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累于埃克森美孚,导致巴菲特抄底受重创的恰是石油股,可见美股的走势与国际原油价格有着密切的联动性。如果说2008年国际油价每桶达147美元是巨型泡沫,2009年年初每桶35美元价格当是矫枉过正,源自刚性需求,未来国际油价缓慢向上的概率肯定高于暴跌的概率,道指步入反弹周期的时间已临近。

      在此背景之下,投资者对于现阶段A股市场完全没必要过度悲观。首先,A股进入熊市的起始时间和随后的跌幅都早于和大于美股,目前股指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真实估值都要优于美股的道指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因此A股率先企稳已具备技术和估值的条件;其次,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具体表现在出口需求受阻,出口型中小企业受伤颇重,而美国受到重创的却是经济核心领域的领袖级企业,如AIG集团、花旗集团、通用汽车和通用电气等,若论“阴谋”,哪有自毁脊梁之举?在中国,就连地产、券商和保险这些可能受重创的行业也鲜闻倒闭案例,两者病症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因此,对于前期A股市场“一枝独秀”式的反弹完全没必要妄自菲薄,至今A股市场仍在值得投资的谷底区域徘徊。

      看好A股市场向上趋势的同时,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A股市场目前不会出现像2007年那样的涨幅,投资者除了跟踪沪深300指数估值之外,还应跟踪国际油价和国际贸易的三只权重影子股——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和中国远洋的走势,这是研究经济复苏最简捷的方式。现在三者价格仍躺在底部,表明A股市场仍在筑底阶段,A股未来的大幅反弹将取决于这三者价格的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