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公司巡礼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3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内银股业绩开锣
    恒指万三点得而复失
    牛意盎然 多空胜负已见分晓
    多空对决
    短期运行空间有限
    放量普涨 今天有望惯性冲高
    行情需要更多可确定性
    从三个背离现象说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行情需要更多可确定性
    2009年03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 琪
      ⊙阿 琪

      

      3月份以来的行情主要在2100-2200点之间上突下探,期间既有对复苏预期的憧憬,又有对经济现实的迷茫。因此,在没有更多充分依据使市场预期明确之前,行情震荡待变的格局还难有大的改变。

      

      行情在憧憬与迷茫中震荡

      目前的经济形势看似模糊,其实也很清晰,即“宏观热、微观冷”与“投资热、消费冷”,具体表现在宏观刺激政策多,但微观数据还比较低迷;货币投放创历史新高、鼓励消费的政策也层出不穷,但消费信心指数与CPI、PPI仍然很低迷。其实这很正常,一季度本身很可能是一个低拐点,自然是个数据低迷周期,宏观刺激政策落实到微观层面并取得成效有一个3-6个月的时滞,相信从二季度开始,微观数据自然会逐渐好看起来。实际上,有部分领先指标如M1、信贷、新订单、房地产交易等已经表露出经济开始触底回升的迹象,只不过这些指标率先回升的数据累积得还不够多,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其他诸如工业增加值、外贸等实质性指标仍比较差,再上外围形势难有明确预期,使得市场对“经济复苏、股市上涨”仍处于将信将疑的阶段。从投资心理来看,当不确定因素越多的时候,市场往往更注重可确定性,即市场不确定因素越多,股市的“晴雨表”功能就越弱。相信3、4月份行情对年报与一季报风险消化完毕,5月份经济与公司盈利数据对“一季度是拐点”有了确认,行情趋势当会水落石出。

      

      欧美股市只是修复性反弹

      近期欧美股市强劲反弹,其中导火索是花旗银行与摩根大通相继宣布1、2月份盈利,使欧美股市似乎因此看见了光明,连带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显著上涨。从事件性质与事件等级上来说,花旗与“小摩”盈利的信息几乎可以等同于去年雷曼兄弟的倒闭,对全球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欧美股市反弹的另外一个背景是,在持续下跌后,标普500的静态股息收益率已经显著高于美国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股息收益率创了过去20年的新高,这一点与A股去年10月份股息收益率高过债券预期收益率近一倍的情况有些相似,从而吸引了部分长线资本入市,再加上花旗与“小摩”盈利信息的提振,修复性反弹(即超跌反弹)表现得比较迅猛。虽然,欧美金融危机的深度、股市实际短促反抽还是底部成立等仍有待于继续观察,也需要更多因素来确认。但海外市场企稳苗头的出现,以及后期如果能逐步稳定起来,必然会使得中国经济与A股市场在二季度“提前复苏”变得更有希望。

      

      流动性仍是行情活跃元素

      周一行情在地产、金融股的提携下似乎形成了摆脱盘局的模样,但这不表明在现阶段能构成突破性行情。主要的原因在于:(1)尽管远有似有似无的刺激经济“后备方案”的预期,近有减税、降息、调降准备金率等政策可期待,但整体上“两会”的政策温度与市场预期在下降;(2)4月份之前市场仍处于经济与公司盈利数据的低迷期,年报、一季报风险仍有待行情作进一步的消化;(3)在经过1、2月份一轮讲概念的流动性驱动行情之后,使现阶段行情出现了市场估值结构性失衡的现象,这需要后期行情予以修整。这种绩劣股估值过高,绩良股复苏预期还未确定的行情结构决定着目前行情还不具备展开新一轮行情的条件;(4)目前市场整体17倍左右的市盈率处于不高不低的合适状态,没有较大的下跌空间,但在增长预期不明的态势下也没有显著的上升空间,这与目前横向震荡的行情局势比较契合,但在后期年报与一季出齐后,市场还有一次机构盈利预期调降的压力;(5)经济的“需求底”、行情“业绩底”还需要观察更多的数据来确认。因此,阶段性时间内的行情仍处于“经济数据好坏交织、复苏预期难以确认、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相结合的行情局势中,减税、降息、调降准备金率等政策举措可能会带来脉冲式的反弹,但行情主要的活跃元素仍建立在“流动性骚动”上。

      

      差价交易成主流盈利方式

      在缺乏盈利模式、没有明确投资主题、好股票也没有显著估值空间、市场整体安全边际不够,但流动性又非常充裕的市态下,“做短线”、“做差价”、“买跌杀涨”、“甲机构推荐乙机构抛出”等成为目前市场主要的盈利方式,甚至连部分信奉长线价值投资、组合配置的基金也玩起了“涨20%抛出,跌20%买入”,并追捧股票题材的招数。这直观上给市场带来了“操作难”、“选股难”的现象,也使市场始终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这种现象给后期行情带来的启示是:从中、短期角度看,最近4个月的行情在1900-2300点之间的窄幅区域内囤积了太多的浮动筹码,在这些浮动筹码没有得到肃清之前,市场还不具备展开大行情的条件。从中、长期角度看,由于市场的“流动性骚动”始终存在,后期行情一旦浮动筹码得到肃清,并且行情的“业绩底”得到确立,经济的复苏预期得到明确,打着复苏旗号的“N型”第二轮反弹行情将是非常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