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从危机中挖掘机会,进而重启经济引擎,除了要重树信心,改善金融体系外,更重要的是,要使我们回归到依靠创新和生产力的提升来驱动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我认为,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并不断创新将成为助力经济引擎重启的关键之一,它可以不断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并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传统产业,提升生产力,拉动经济的发展。
上世纪80、90年代,信息技术创造了被称为“新经济”的神话,虽然遭遇了各种艰困与挑战,如今,信息技术、通信、互联网已在世界经济舞台及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
面对当前不利的经济形势,许多企业都在致力于保持“低负债”和“低支出”,希望可以安然度过寒冬。微软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比如,我们利用业界领先的“统一沟通”技术融合了多种通信方式,让身处异地的微软员工随时随地实现与“面对面”几无区别的顺畅交流和无缝协作。这无疑有助于大幅降低企业的差旅成本。
但仅仅将IT技术视为企业“节衣缩食”的工具,那便有点“大材小用”了。对于那些希望战胜危机,或在经济回暖后迅速恢复竞争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企业来说,信息技术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可以帮助他们加速创新、提升业绩,进而转危为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个人电脑、互联网和宽带已彻底改变了各行业的竞争态势与运营模式,原本需要几个月甚至更久才能贯通的传统经济流程现在只需几分钟即可被打通,而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执行更是被极大地缩短。这就是微软即使在这样的困难时期,也不会减少研发投入,每年投入资金还将达到90亿美元的原因。
此外,人们往往忽略了IT技术的放大作用。事实证明,相比较其他产业,对IT及相关产业的投入可以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数据表明,在美国,对交通、能源、供水等领域投入10亿美元,能创造18,000个岗位;在信息技术领域投入10亿美元,则可创造31,000新工作岗位。在中国,刚刚启动的3G服务“将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出30万个就业机会”。根据IDC研究报告,2007年微软及其生态系统在全球共创造1,470万个就业机会,在微软中国及其合作伙伴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中,相关IT从业人员共计达161万人,约占中国IT从业人员总数的38%;而2008年,该生态系统在中国对包括基础设施、人员、市场和业务开发等各方面的投资预计超过223亿元人民币。中国政府已经提出将“工业化”和“信息化”两相融合,在我看来,这正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赋予传统企业更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者系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