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2009 3 2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为4万亿投资提4项注意
    区域性多边及双边合作机制值得期待——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应对系列之二
    人民币坚挺:有“危”更有“机”
    新贸易保护:聪明反被聪明误
    信贷增长更应关注结构
    奥巴马难敌金融风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信贷增长更应关注结构
    2009年03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波翀
      ⊙陈波翀

      

      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的预期始终密切相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即是如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对于信贷数据的依赖尤甚。央行公布的2月份信贷数据,基本符合对于经济触底判断的预期,今年前两月贷款新增均超万亿元大关,为货币政策奠定了适度宽松的基调。

      单从总量来看,连续两月超万亿的信贷投放确实让人欣喜。如此力度的信贷资金支持,不仅前所未有,还给实体经济及时注入了流动性,为缓解企业资金链条紧张的压力,发挥了积极的润滑作用。

      但我们更该关心信贷结构,而从信贷结构看,暂时还见不到乐观的信号。1月新增的1.5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中,票据融资增加了6239亿元,占比为41.59%,中长期贷款仅占34.86%。对比来看,2月新增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1.03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4870亿元,占比为47.28%,中长期贷款仅占35.71%。不难看出,2月人民币贷款结构大致与1月份相近,中长期贷款仅占三分之一强,激增的信贷资金还是大部分流向了短期融资领域。

      为什么我们更应该关注信贷增长结构呢?简单来讲,短期融资过多,往往表现为企业消化应付账款和库存,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的生产流通环节,货币的乘数效应大打折扣。企业即便是融资成功,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却并未显著增加。一方面,企业不愿意投资,另一方面,资金效率也未发挥出来。于是,经济增长就需要更多资金去推动,最终必然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巨大压力。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广义货币供给要增长17%,信贷投放要确保5万亿元之上。如此一来,前两月信贷投放已基本完成了全年目标的一半,而对于实体经济的效果,远未达到与贷款规模匹配的水平。

      由此,我们对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更应审慎看待。数据显示,1至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基本与去年1至11月的同比增速相当。但考虑到去年同期正值冰雪灾害天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数较小,26.5%的同比增速实际上并不理想。加之在今年前两月如此规模庞大的信贷资金支持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未有较大突破,就更值得市场担忧了。不妨以相对市场化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作为参考,1至2月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同比仅增长1.0%。这既有市场调整方面的原因,也有信贷投放结构偏短期的影响。

      信贷投放偏短期,至少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银行对信贷投放比较谨慎,在息差收窄的情况下,被迫通过规模扩张实现盈利的相对稳定。但从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中,又暂时看不到经济触底反弹的证据。因此,在较为激进的信贷投放中,保持应有的谨慎,期限选择自然会偏短期。其二,企业偏好短期融资,也是迫于经营压力的无奈之举。在宏观经济向好预期未形成之前,企业的理性选择就是尽量避免长期投资。但在实质性的资金趋紧压力下,才不得已向银行申请短期融资

      笔者经常提到,既要关注信贷资产的规模,又要关注信贷资产的质量。狭义的理解,信贷资产质量主要是从风险的角度,如果广义来看,还包括信贷资金的流向和信贷增长的结构。如果单纯从M2的同比增速或者信贷资金的规模,判断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难免会有失偏颇,并极有可能陷入“数量至上”的陷阱。我们期待3月信贷投放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我们更希望看到信贷结构能有较大改善。如此,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更大,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会更充分地发挥。

      (作者系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投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