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2009 3 2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框架明晰 相关公司有望受益
    时隔40年再买国债 美联储重拳震动全球市场
    航运中心在洋山港建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
    美元大幅走低 油价金价暴涨
    外交部:希望美方保证中国在美资产投资安全
    美联储收购国债
    效果尚待观察
    金融中心2020年基本实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联储收购国债效果尚待观察
    2009年03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周良
      ⊙本报记者 朱周良

      

      经济学家表示,美联储启动收购国债的罕见举措,旨在改善信贷状况和拉动经济尽快复苏,同时为美国政府进一步融资创造有利条件。这一措施短期内应该会给市场和经济带来促进,但长期而言,这种非常规的措施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可能加剧通胀风险。

      

      对美债持有人利弊兼有

      联储收购国债,可能直接影响到持有美国国债的投资人的利益。分析人士表示,对中国等美债持有人来说,联储收购国债有利有弊,但总体上应该是利好。

      瑞士信贷经济学家陶冬认为,就利空而言,联储收购国债会使得美国国债利率低企,意味着持有美债的收益率会很低,甚至低到与所承担的风险不相符的水平。另外,联储买国债也对美元形成压力,这对中国等持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不利。

      有利的因素则在于,在美国已经并且很可能继续大举发债为经济刺激融资的大环境下,美联储作为央行愿意出面“接盘”美国国债,至少能确保“这个游戏继续玩下去”。陶冬认为,从中期来看,最新举措对经济的正面效应要取决于政策目的的实现,即政策利率的下降如何传导至商业利率。尽管联储持续大幅降息至接近于零,但除了商业拆息之外的其他利率仍未回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当局宽松政策的意图未能在市场上得到体现,企业依然难以获得融资。换句话说,类似收购国债等强力措施能否生效,要取决于银行是否会重新愿意开始放贷。

      

      通胀风险需引起关注

      分析师表示,在经济前景恶化之际,美联储采用如此大胆的举措是可行的,但除非当局谨慎行事,否则将在未来带来严重的通胀风险。瑞信的陶冬表示,从长远而言,在流动性已经过剩的情况下,美联储收购国债的举措无疑只会进一步带来更多的流动性。这可能为将来的通胀埋下祸根,资产价格也可能出现泡沫。

      与上世纪60年代买入长债抛售短债的双向操作不同,这次联储是在例行收购短期国库券之外再收购长期国债,因此势必会大量增加流动性。

      经济学家表示,如果收购国债仍难以见效,联储接下来可能进一步加大收购规模,或是扩大资产收购的范围,包括AA级甚至评级更低的证券资产。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得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膨胀,从而加剧市场的通胀忧虑。据巴克莱预计,考虑到美国政府未来六个月的国债发行量,美联储计划收购的3000亿美元约占其中的28%。要将收益率保持在更低的水准,可能意味着美联储需要加大支出。美联储周三决定加大收购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表明了该机构继续支出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