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2009 3 2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房地产金融安全是银行金融安全底线
    比金融危机更严重的
    是商业伦理与道德危机
    提升服务性消费比重可有效拉动消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提升服务性消费比重可有效拉动消费
    2009年03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达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现象:商品性消费比重偏大、服务消费所占份额偏小。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也将转型升级,增加服务性消费是未来我国居民消费的支出重点。为此,我们可从五方面入手实现居民的服务性消费增长,这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经济增长。第一,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第二,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业发展;第三,开发网络信息服务,拓宽居民信息来源渠道;第四,增设文体娱乐场所,满足居民休闲娱乐消费需求;第五,继续加快发展餐饮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梁达

      

      居民消费主要由商品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两部分组成。然而,多年来人们往往重商品性消费、轻服务性消费。对服务消费关注不多,这种认识缺陷造成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商品性消费比重偏大、服务消费所占份额偏小。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影响到服务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服务性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家庭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费用,它是反映居民消费预期的重要指标。当人们预期经济形势发展良好时,会增加服务性消费支出;反之则压缩服务性消费支出。不同收入群体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发展趋势差异明显。

      服务性消费比重偏低 发展滞后症结何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从2002年的27.4%上升至2006年的28.1%,2007年比重又快速下降至26.7%,比2002年低0.7个百分点。2003-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3%,比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年均增速低0.5个百分点,比商品性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速低0.6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不升反降,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偏低。

      目前,我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已达68%,这是拉动消费需求的主体市场,但鉴于城市居民对吃、穿、用等商品性需求渐趋刚性,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相比之下,拓展服务性消费是最有发展潜力,也最能有效拉动消费。

      那么,制约或影响居民服务性消费的主要原因和问题有哪些呢?服务业如不加快发展,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眼下来看,有五大因素阻碍了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

      第一,消费环境不尽如意,抑制了消费。如医药消费中的欺诈现象、食品安全层出不穷等,诸如此类消费对象和消费环境中的问题,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情绪和消费欲望,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人们的消费行为。

      第二,体制性制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多年来,服务业的许多领域被当做公益型、福利型的事业来运作,导致许多服务性行业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垄断现象突出,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主要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竞争严重缺乏,这些都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服务业社会专业化程度低也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一些企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的各类服务仍由自身承担,使相关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第四,长期分割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导致我国城市化水平偏低,抑制了依靠人口聚集而发展的服务业的健康成长。

      第五,一些服务性行业自身发展不够规范,部分居民消费观念比较传统等,都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

      至于服务消费领域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食品安全质量问题、普遍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无证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现象突出、虚假宣传较为普遍、消费陷阱较多等。

      提升国内服务性消费比重潜力巨大

      居民服务性消费的比重高低,是反映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增加服务性消费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已发生了较大变化,花钱买享受、买时尚、买轻松、买健康等正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一个新趋势。

      未来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一是从物质消费为主转变为非物质消费为主;二是生存资料消费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享受和发展资料消费比重上升;三是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体现生活质量的阶段特征,各种高档消费品(如住房、汽车)的有效需求上升,大大提高了对服务消费的需求和质量要求意识。消费热点将集中在教育、信息、旅游、医药保健、文化等发展和享受方面,这个热点将长期存在;四是消费的服务将追求享受、方便、舒适。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随之发生重大转变,可能带来消费的活跃,消费将出现明显转型。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重任,加速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是必不可少的。

      应该看到,提高居民服务性消费比重可以有效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服务业加速发展,也将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服务业占比约为40%仍严重偏低。伴随消费拉动作用的提升,服务业发展和升级趋势将更趋明显,因此,我国服务业具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互补性强等特征又有利于国内跨地区的投资、并购和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趋势不但不会逆转,反而可以更好地协调起来,这三者水平的提升也必然推动经济增长,并且使经济运行质量上到一个更高台阶。

      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服务业具有就业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特点,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吸纳各种不同素质的劳动者就业。此外,服务业就业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小,与工农业就业弹性相比,服务业就业弹性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从优势上看,服务业就业容量最大。据测算,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来看,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而服务业是1000个。因此,发展服务业对解决就业问题具有很大作用。充分就业又是激活消费、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以美国为例,在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劳动力在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到总数的50%,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达到80%,就业充分曾对保持美国消费的持续旺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收入水平提高将增加居民对服务产品的需求。特别是一些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产品,在较高收入水平时才能形成大规模消费,例如旅游、高等教育、休闲、健身等。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用于此类消费需求的收入比重会有较大幅上升。今后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会增强人们当期消费的愿望和能力。

      快节奏的都市工作与生活,使人们更重视消费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消费省时间甚至出钱买时间的情况在都市消费中屡见不鲜。相对于消费的效益性需求而言,消费的效率性需求将上升,即消费者在关注消费的效用和质量同时,更会关注消费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其典型表现是服务性消费的快速发展。例如:快餐业尤其是送餐业的快速发展使家庭劳务社会化成为一种广泛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家政服务、家庭医生、家庭病房等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优化消费支出结构,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大力提升服务性消费水平是实现消费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过程。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应加快服务业产业的提升和改造,积极拓宽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消费热点,创造一个良好诚信的服务性消费环境。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等居民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改善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实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未来居民服务性消费提升有三大热点

      第一,教育消费成为长期的消费热点。根据新增长理论,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本增长。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人们对知识需求日益增强,居民将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教育消费将成为人们消费中的经常性、长期性热点,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居民储蓄将更多地用于教育消费。这不但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消费需求,而且促进与教育相关的行业发展,还进一步带动图书出版业,计算机教学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教育产业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第二,信息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信息消费典型地体现了需求上升规律和经济全球化要求。作为人类知识资源结晶的信息产品,其消费和生产都具备可持续发展特点。

      家庭信息化是信息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可以在家里处理办公室内的经济合同或其它公务,使过分集中的企业、机构分散化。还有,人们可以通过结合电话、电视、计算机和摄像机等多种功能的多媒体终端,获得各类信息,也可以通过远距离医疗系统治病,阅读电子报纸,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生活与交往方式,将彻底改变社会的消费结构。

      第三,旅游消费将成为主要休闲消费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空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垃圾、噪声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因此,人们对清洁空气的享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已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兴起的生态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所以,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扩大居民服务性消费五点政策建议

      扩大居民服务性消费,需要从扩大对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入手。为此,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来推进和扩大居民服务性消费。

      第一,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制约居民消费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千方百计地提高居民收入,将为消费的快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并将直接提升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水平。

      第二,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业发展。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以及城区扩大和发展,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今后应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地铁建设步伐,逐步改变市民的出行方式,提高家庭消费中的交通支出比重。

      第三,开发网络信息服务,拓宽居民信息来源渠道。我们应不断开发新服务项目,逐步普及宽带网络,开设远程教育、网上各种信息服务等项目,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拓宽广大市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同时,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提高居民的通讯服务消费能力。

      第四,增设文体娱乐场所,满足居民休闲娱乐消费需求。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越来越多的人会利用节假日参观游览或休闲娱乐活动,这将对文体娱乐设施的需求。为此,各部门、各区(县)、街道、社区还应积极兴建文体娱乐场馆,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旅游设施,为居民日常文体活动和外出旅游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满足居民休闲娱乐消费需求。

      第五,继续加快发展餐饮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今后,我们应大力发展本地区餐饮业,建立连锁经营和培育品牌,增加经营品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放心早点”的工程建设步伐,规范餐饮市场,满足不同层次居民需求,将会给居民服务性消费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