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商务部以竞争为由,否决了可口可乐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的计划。据称,如果这项交易成功,将是迄今中国规模最大的一笔外资收购。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保护主义暗流涌动的大背景下,这一事件更是引起了国内外市场的广泛关注。
不妨,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商务部引证采用《反垄断法》中针对限制竞争条款作为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交易的三点理由。
理由之一:此项收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可口可乐公司完成收购后,可能会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这将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并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
理由之二:由于既有品牌对市场进入的限制作用,潜在竞争难以消除该等限制竞争效果。
理由之三:收购将挤压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的生存空间,并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
正是基于上述三大理由,商务部做出了禁止此项收购的裁定。并认为,这既不同于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也与中国的外资政策无关。
尽管赞成否决这一收购案的理由很充分,似乎也有客观,但这一事件还是引起了一些异议。异议之一是被认为向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经济民粹主义升温对外国投资者可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异议之二是被认为可能是针对在美国的中国投资争议所作出的一种回应;异议之三是将给中国的海外投资带来不利影响,如对中国铝业正准备投资澳洲力拓的这项交易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这些异议最终都集中到中国在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上。就如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财政刺激方案中加进了“买美国货”条款一样,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也会被外界误读为是一种保护主义。
全球金融危机,似乎让我们都躲进了保护主义的躯壳之中。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基于《反垄断法》的相关条款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否决裁定基本上是符合常理的,是维护国内果汁饮料市场竞争、保护国内品牌企业的一种正当举动。
众所周知,外国跨国企业利用其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东道主国家市场中会确立其垄断地位,由此就可以获得高额利润,最终还可能挤占东道主国家中其他规模较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导致了市场竞争不再充分,或寡头垄断主宰一切,国内消费者将是这类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受害者。
或许,这正是发展中国家引入FDI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但现在随着《反垄断法》的正式实施,有可能会改变这一趋势。只要是外资收购会妨碍市场竞争,只要是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受阻会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那么阻止这类外资收购并不是不适当的。所以,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根本就谈不上什么保护主义,相反,阻止有碍市场竞争的这类外资并购,恰恰是东道主国家的一种正当、合理的防御行为。
我们注意到,这一事件之所以被如此放大,一是因为这一收购案被否决,这是中国自《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被否定的外资收购案;二是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在吸引FDI方面政策是否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担忧;三是反映了人们担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是否会拾起保护主义大旗。
这些题外阅读,赋予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收购案本身以外的一些意义,即阅读者将自己的价值观、政治考量等因素融化其中,影响了阅读方向选择的市场兴奋点扩散,自然也就免不了会有歧义或异议的产生。在目前的经济情景下,将保护主义的标签送给别人变得越来越盛行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收购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当然,对一个问题有看法、有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还原事件本身,不要被一些误读蒙蔽了自己合乎理性的主见。
可以预见,未来类似的外资收购案还会不断涌现。对我们而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收购案具有很强的标杆性意义,标志着未来在引进FDI过程中,中国会更多考虑反垄断问题,既要考虑外国投资者的利益,也会更多考虑中国自身的经济利益,以保护国内市场竞争、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