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解决全球储蓄失衡需要综合药方
2009年03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苗燕
⊙本报记者 苗燕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撰文指出,全球储蓄率不平衡客观存在,储蓄率高低差异的原因多样,似不能简单地将储蓄率高低说成只与汇率有关。希望某些长期特性在短期内改变不切实际,解决储蓄失衡问题,需要综合药方。
文章提出,尽管高消费-低储蓄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但当下并非美国提升储蓄率的最佳时机,还需同时平衡刺激消费和恢复经济增长。东亚国家降低储蓄率也需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价格体系等多方入手。当然,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是其中一部分。
此外,文章认为,各国和国际组织应加大合作力度,加强对国际投机资本的监管,提高国际资本流动透明度。在新兴市场出现短暂性国际收支危机时,国际救援措施应迅速,附加条件应适当减少,以提高新兴市场国家的安全感。从国家层面讲,会鼓励这些国家减少外汇储蓄,扩大内需。
周小川建议,应合理引导储蓄盈余更多地流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新兴市场的储蓄流向发达经济体既不合理,也不符合后者寻求增加储蓄的愿望。东亚国家储蓄率调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显效,产油国高储蓄率在油价未大幅下降前提下仍将维持较高水平,因此全球储蓄不平衡在一段时期内仍会存在。
当前,美元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而全球外汇资产过度集中于单一货币,容易出现事与愿违的异常现象。因此,文章建议,除加强监管合作、引导储蓄资金合理流动外,国际社会还应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经济金融政策监督,提升特别提款权的地位和作用,长期内稳步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
文章介绍了中国维持高储蓄率的原因,并指出:“中国政府降低储蓄率的意图是明确的”,但对影响储蓄率的因素及其弹性、具体调整措施等仍需深入研究。文章认为,中国政府、国有企业等领域的改革不彻底,也影响了储蓄率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