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西藏区域报道
  • 10:西藏区域报道
  • 11:西藏区域报道
  • 12:西藏区域报道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信息披露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2009 3 2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财政“独轮车”推进 回暖数据更为齐整
    本周央行净投放415亿元
    信用债投资:“乱”中淘金
    联储稳定长期利率能力成疑
    欧洲银行被美元资产“绑架”
    澳元持于2个月来高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信用债投资:“乱”中淘金
    2009年03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琢磨
      ⊙琢磨

      

      自从今年信用债市场活跃以来,债券投资感觉比以前累了很多。

      以前债券投资的主要出发点是利率风险管理,只要做好收益率曲线和期限结构分析,制定久期策略,基本上可以得出中期市场投资策略;再根据短期收益率形变路径预测,做好短期投资策略,思维方式基本上是二维。而债券投资组合加入了信用债之后,需要同时考虑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相互关系,调整动态风险权重,来确定资产配置结构,再将收益率曲线分析与不同等级信用债券利差分析相结合,制定资产配置策略和久期策略,再根据不同等级债券利差传导过程结合收益率曲线形变过程,制定短期投资策略,思维方式从二维升为三维。

      信用债投资的苦恼很多。由于没有历史数据,违约率和回收率难以确定,信用风险难以通过模型计量定价。最头疼的是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的矛盾。外部评级一般是发行时评级公司给出的评级,由于评级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盈利性企业,同业竞争不可避免,因此外部评级条件比较偏松,给出的债券评级等级普遍偏高;而金融机构的内部债券评级小组一般有风险监控职责,为不承担责任,评级条件苛刻,债券评级结果普遍偏低。对于投资经理来说,按外部评级投资,确实存在实际真实评级定位难以把握的担心;按内部评级投资,无疑会错过很多投资良机。即使是确定按一个评级标准来投资,相同信用级别债券由于发行主体、所处行业、有无担保、担保形式的不同,债券定价也相差很远。怎一个“乱”字了得?但乱归乱,投资机会也正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