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西藏区域报道
  • 10:西藏区域报道
  • 11:西藏区域报道
  • 12:西藏区域报道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信息披露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2009 3 2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财政“独轮车”推进 回暖数据更为齐整
    本周央行净投放415亿元
    信用债投资:“乱”中淘金
    联储稳定长期利率能力成疑
    欧洲银行被美元资产“绑架”
    澳元持于2个月来高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联储稳定长期利率能力成疑
    2009年03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东航金融 姜山
      联储稳定长期利率能力成疑

      ⊙东航金融 姜山

      

      上周三,美联储宣布了包括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在内的定量宽松政策。当天,美国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从前一日的3.01%暴跌至2.53%,5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97%暴跌至1.57%,美联储的决定似乎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一现象的维持时间极短,从上周四起,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开始逐步出现回升。

      3月25日的美国5年期国债拍卖的情况出乎市场预料的糟糕,340亿美元的拍卖规模创下了该期限国债拍卖的历史记录,但需求却低于平均水平,其中标利率为1.849%,远高于发行前交易中的1.798%。受此影响,美国5年期和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出现飙升,5年期和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水平分别达到1.842%和2.788%的高位。

      国债市场的反应无疑为美联储降低长期国债市场利率,从而降低抵押信贷市场利率的努力蒙上了一层阴影,尤其是当其宣布在25日购买了75亿美元的国债之后,这一市场表现结果更是令人失望,让人不由怀疑美联储稳定长期利率的能力。事实上,假如将时间回溯到2008年底,在美联储决定降息至零利率区间后,5年期和10年期长期国债的利率曾经分别达到1.25%和2.05%的低位,而这距离这次美联储购买长债决定后收益率所到达的低点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尽管美联储的购买长债举措才刚刚开始,我们也更需要跟踪其未来的举措和市场的相关反应来确认美联储是否依然能够如预期一般降低长期国债的利率水平。而一旦美联储不能够通过购买国债成功稳定长期利率水平的话,也将会为美国房地产以及信贷市场的复苏前景蒙上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