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西藏区域报道
  • 10:西藏区域报道
  • 11:西藏区域报道
  • 12:西藏区域报道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信息披露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2009 3 2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东欧剧痛:
    借来的繁荣转瞬即逝
    这场危机打翻了诸多“清规戒律”
    盲目救助助长道德风险
    上海户籍新政
    还应有更大空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东欧剧痛:借来的繁荣转瞬即逝
    2009年03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祖谦
      ◎张祖谦

      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

      一年以前,东欧还是国际经济界人见人爱的“新兴市场”。当时,这些刚入盟的新成员和等在门外的候补成员,经济增长率普遍比欧盟的平均水平高2至3倍。为了达到欧盟规定的各项入盟和加入欧阳区的指标,东欧这些国家政府在环保、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政府办公条件等方面投入巨资。在政府大把大把花钱的时候,这些国家民众被压抑的消费欲望也如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借债消费,甚至借债挥霍,一时成为流行时尚。而有的西欧国家对东欧的贷款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没有什么人想过:如果某一天东欧人还不了钱的话,他们将要破产。想不到,这一天真来了!而且如此之快!

      欧盟首脑会议3月20日决定,将用于帮助非欧元区成员国解决国际收支问题的援助基金规模从原来的250亿欧元增加一倍,达到500亿欧元。这是欧盟自去年11月以来第二次对这一基金增资。此外,这次峰会还承诺,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750亿欧元的贷款;这笔钱的相当部分,估计也将用于缓解东欧国家的困境。

      咦,怎么回事,就在两个多星期前,匈牙利总理久尔恰尼提出的1,800亿欧元援助请求,不是被德法等欧盟大国断然拒绝么?怎么余音犹在,欧盟就改变主意了呢?说来,其实原因很简单:越来越糟糕的东欧经济不仅随时可能轰然崩溃,还有把欧盟拖下水的危险。因此,与其说欧盟决定拉东欧小伙伴们一把,倒不如说欧盟担心自身不保更确切些。

      真是世事沧桑,一年以前,东欧还是国际经济界人见人爱的“新兴市场”。当时,这些刚入盟的新成员和等在门外的候补成员,经济增长率普遍比欧盟的平均水平高2至3倍。有“波罗的海小老虎”之称的拉脱维亚的GDP增长率连续多年达到两位数。在那些年,为了达到欧盟规定的各项入盟和加入欧阳区的指标,东欧这些国家政府在环保、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政府办公条件等方面投入巨资,而资金主要来自欧盟老成员的银行商业贷款。在政府大把大把花钱的时候,这些国家民众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压抑的消费欲望也如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借债消费,甚至借债挥霍,一时成为流行时尚。

      更绝的是,这些国家的政府还鼓励居民以外币计价向西欧银行借款。当时,谁也没感到这样法有什么不对。因为,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较高,这些国家的货币对欧元和美元的汇率都节节攀升。这样的赊账消费,不仅能够提前享受高水平的生活,而且是借多还少。多爽!如此简单而有利可图的帐,连傻瓜都算得过来。至于东欧企业向外国银行借款,那更是家常便饭。可以想象的是,当时东欧人花钱的感觉有多么惬意!

      与此同时,西欧银行家的算盘也打得很精。他们也非常愿意把钱借给东欧。因为与其让闲置的资金压在银行里贬值,还不如借给东欧国家去消费,况且,这还能够带动西欧高级消费品对东欧的出口。据法国《回声报》估计,2007年东欧国家金融资金流入量为3928亿美元,其中银行资金净流入量为2170亿美元。2008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540亿美元和1230亿美元。另据有关方面估计,东欧各国欠西欧银行的债务高达1.5万亿欧元,占东欧外债总额的90%左右。东欧国家的外债几乎都来自西欧。这种联系把东西欧变成了拴在一根绳子上的两个蚂蚱。

      现在看来,有的西欧国家对东欧的贷款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例如,奥地利金融机构对匈牙利的贷款总额居然高达本国GDP的80%。据说,意大利和瑞典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有所谓“波罗的海情结”的瑞典,对摆脱前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的借款要求历来是“不吝啬”。在东西欧间资金如潮水般来回奔流,政府和私人都不愁没钱花的时候,大概没有什么人想过:如果某一天匈牙利人还不了钱的话,奥地利等国的经济将宣告破产。

      想不到,这一天真的来了!而且如此之快!

      当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而来的时候,西欧银行突然发现,他们的资产大幅缩水,资金短缺和经营亏损迫使他们纷纷收紧钱袋子,急剧减少包括对东欧在内的信贷。有关方面预计,今年流入东欧的金融资金骤然下降到区区302亿美元。东欧各国政府和居民突然发现,靠借新债还旧债的办法行不通了。

      更糟糕的是,随着经济形势恶化,东欧国家的货币不仅不再升值了,而且狂跌不止。从去年夏天以来,波兰货币对欧元的比价下跌了48%,匈牙利货币下跌了30%,捷克货币下跌了21%。这意味着东欧国家政府和居民为了偿还原先的外债,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兑换成欧元或美元。可是现在东欧经济普遍萎缩,例如,拉脱维亚去年第四季度的GDP负增长10.5%,今年预计全年将负增长12%,有“波罗的海小老虎”之称的拉脱维亚尚且如此,可以想见,其他东欧国家的情况会是多么糟糕。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东欧各国政府和居民拿出更多的钱去还外债,不啻雪上加霜!

      据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估计,为了缓解当前的困境,今年东欧需要2000亿美元的再融资。奥地利从1月底就呼吁各国为稳固东欧银行系统提供1000亿欧元的资助。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认为,东欧银行界的重组至少需要1200亿欧元。在欧盟这次峰会决定增加对东欧的援助之前,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以及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2月27日就已宣布计划为东欧银行系统提供245亿欧元的援助。但是,同东欧国家的实际需求相比,上述两笔援助的金额远远不够。更何况,现在世界经济危机还没见底,而东西欧之间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如果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今后一段时间变成恶性互动的话,东欧很可能将发生更严重的第二波危机。

      而且,东欧的经济危机还将引发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动荡。自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已经有两个东欧国家拉脱维亚和匈牙利的政府倒台了。今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说不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东欧现在成了危机四伏的高风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