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议财政、货币政策的行为同质性
◎袁 东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说货币政策是较具市场性和间接性的工具,有不具政治周期的独立性,在由贵金属充当的金本位、银本位甚至汇兑本位制时代,也许是正确的,但在当今纯粹信用形态的纸币时代,货币政策显然已谈不上什么独立性,同财政政策没有实质区别。传统经济理论将货币政策比喻成一根绳子,拉易松难,对抑制通胀有效果,对阻制萧条和通缩作用不大,但是,无论是历史经验教训,还是理论逻辑,都无法忽视危机和萧条期间货币政策放松的作用。如果没有过去近20年日本零利率的异常宽松货币政策,日本的经济状况可能更糟糕,怕是早就陷入衰退泥潭了。
虽然保守主义经济学家尽量限制国家的干预,并缩小国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无论是经济繁荣时期还是经济危机和萧条时期,你都会深刻体会到国家的存在和力量——虽然并非一直或完全是积极的。因此,探讨经济增长,如果离开国家因素及其理论,显然是不全面的。而且现在看来,国家因素对于经济增长和发展也并非外生的。既然经济增长离不开国家因素,特别是人们已经完全认可产权对经济增长的至关重要性,而诚如经济史学家诺斯的分析,是国家规定着和实施着产权,所以,国家就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生变量。
当今的世界正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和经济的全球性衰退中。且不说,有关危机的根源,人们很轻易地就会列出一长串国家因素。仅就眼下如何应对危机,尽快脱离危机深渊,人们的眼光又一次不约而同地齐刷刷集中到大大小小的国家身上。
不论是危机源头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自从危机爆发以来,迄今为止,降低利率、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政府购买不良金融资产、注资银行和主体产业的龙头企业进行资本重组、大量增加国债发行以支撑财政支出的增加、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国债支持财政融资,等等,无一不是国家行为的体现。特别是作为危机源起地的美国,预计2009年将拿出相当于其GDP5.7%的财政资源用于刺激经济。即便如此,按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的估测,美国的国家刺激计划也只能抵消2009年和2010年需求损失的40%,而美国家庭财富已缩水了12万亿美元。所以,美国政府所做得还不够多。
国家作为一个集立法、司法、行政和军事暴力使用者于一体的组织,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自然均有这些因素的显现。但通常国家的作用主要体现为诺斯所总结的“国家规定和实施着的产权制度”以及财政与货币政策。比如,眼下欧美各国对一些金融机构的接管甚至国有化,就是在调整产权结构。当然,最经常最主要的还是使用财政与货币政策。
传统经济学教科书往往将财政政策作为具有政治周期且更为直接的政府行为,而将货币政策作为一种较具市场性和间接性的工具,强调其不具政治周期的独立性。从而,将倡导财政政策使用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界定为政府干预理论,将倡导货币政策使用的货币主义理论界定为较市场化的保守理论。
这一区分,在货币是由贵金属充当的金本位、银本位甚至汇兑本位制时代,也许是正确的。因为,由贵金属充当或作为后盾的货币币值变动,可能较少受到国家行为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为供求关系变动的市场行为。但在当今纯粹信用形态的纸币时代,货币的地位与币值,则完全取决于国家强制力,国家行为直接决定着币值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着经济活动的成本和收益。没有哪种现代纸币是离开国家而存在的。即便是已经区域化从而看似超国家的欧元,也仍然受制于欧元区各个独立国家行为以及欧盟这个类国家组织的行为。
由此,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从根本上讲,显然是国家行为,谈不上什么独立性。在这一点上,同财政政策没有任何实质区别。况且,表面上一直强调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欧美,为应对这次危机,已经打破了主观上的一些“清规戒律”:由中央银行直接向财政部购买国债,为财政支出扩张提供融资。
尽管传统经济理论将货币政策常常比喻成一根绳子,拉易松难,对抑制通胀有效果,对阻制萧条和通缩作用不大,从而经济危机与萧条期间主要运用财政政策。而且,经济学界也常拿日本过去近20年间几乎实行零利率异常宽松货币政策作为不起作用的例子。当前已经“筋疲力尽”的货币政策,更助长了这种传统经济学意识。但是,无论是历史经验教训,还是理论逻辑,都无法忽视危机和萧条期间货币政策放松的作用。
诚然,危机和萧条期间,应当由国家积极行动起来,重振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其中最主要的是扩大财政支出。但经济的大幅滑坡,财政收入不可能不随之大幅下降,不断扩张的财政支出需要巨额国债发行予以融资,这是任何一次危机、衰退、萧条所不可避免的。如果此时没有大幅下降甚至零利率货币政策的实施,巨额国债发行不知将市场利率推高到何种程度,这不仅直接关涉到财政融资成本,进而未来纳税人负担的增加,也加重私人部门的融资与财务成本,从而不但不能有助于经济复苏,反而会加大经济的衰退或萧条程度。
完全可以推断的是,如果没有过去近20年日本零利率的异常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眼下美国联储对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到接近零利率的货币政策,日本的经济状况可能更糟糕,目前的危机可能更加恶化。更不用说,大量的事实以及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正是因为没有及时放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才使1929年起始的危机不断恶化,终于演变为“大萧条”并持续了那么多年。
虽然大多数国家的相关法律都规定,中央银行不能直接购买国债,中央财政不能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但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只是针对正常年景而言的。只要遇到了眼下正在经历的危机和衰退,作为国家经济行为直接体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然是同步的,两者之间的通道不可能封闭,国债的货币化是必要、合理的。当然,货币的完全纸制化和纯粹国家信用化,为这种同步与通道的连通提供了可能和方便。只要不是金本位或金汇兑本位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完全的国家行为,两者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都是国家信用的体现,国家也就必然也必须同时正确运用这两个工具。特别是在当前的危机和衰退期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同时大幅放松都是必要且积极的。
看来,这次金融经济危机将会改写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很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