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西藏区域报道
  • 10:西藏区域报道
  • 11:西藏区域报道
  • 12:西藏区域报道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信息披露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2009 3 2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72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72版:信息披露
    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报告摘要
    2009年03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度报告摘要

      §1 重要提示

      1.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1.2 如有董事未出席董事会,应当单独列示其姓名

      ■

      1.3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4 公司负责人徐征、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刘国林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丁钢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1 基本情况简介

      ■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3 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

      3.1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3.2 主要财务指标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3.3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适用 √不适用

      §4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4.1 股份变动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限售股份变动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单位:股

      ■

      4.2 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

      单位:股

      ■

      ■

      4.3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介绍

      4.3.1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3.2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具体情况介绍

      4.3.2.1 法人控股股东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4.3.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

      §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5.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

      单位:股

      ■

      ■

      §6 董事会报告

      6.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08年,伴随着南方暴雪、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我们度过了很不寻常的一年。与此同时,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和繁重艰巨的重点工程建设,全司上下团结进取,奋力开拓,全面完成了年初提出的主要目标,公司生产经营、规范管理方面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1、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

      (1)公司报告期内总体经营情况

      2008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发生剧烈变化。建筑原材料价格发生大幅异常波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盈利空间下降。进入下半年后,国内房地产行业新开工项目、销售规模和施工面积大幅萎缩,导致公司房地产施工业务受到牵连。但是,公司管理层和广大员工充分集成本企业和上海建工集团在超高层建筑成套技术、地下空间开发成套技术、高标号混凝土研制和浇捣技术、大型钢结构施工成套技术和大型桥梁施工成套技术等方面所具备的行业优势,以及公司以往承建大量超大规模工程所积累的“总承包总集成”经验,巧妙应对各种挑战,积极把握各种业务机会,在报告期实现了企业业绩的稳健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营业收入305.7亿元,为董事会确定的年度目标的109%,较上年增长21%;新签合同总额448.5亿元,为董事会确定的年度目标的107%,较上年增长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2亿元,较上年增长0.01亿元,顺利完成了董事会确定的年度目标。截止2008年底,公司总资产190.3亿元,归属母公司的股东权益37.8亿元,每股净资产5.25元。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在保持建筑施工业务规模和收入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加大了在基础设施投资业务领域的拓展力度。公司将该项投资业务从上海本地市场拓展到周边省市,投资建设了无锡市吴越路工程BT项目,并积极跟踪其他投资项目,以求带动建筑施工业务,并进一步改善公司利润结构。

      (2)公司主营业务及其经营状况

      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各类工程项目施工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报告期,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张,公司各类建筑施工业务收入都有了显著增长,但是受主要建筑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和劳务成本上涨、建筑施工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的施工业务营业成本增加、利润率不高。

      公司的主要客户和供应商情况:

      单位:元人民币

      ■

      (3)报告期公司资产构成变化情况

      ■

      其中变化较大的原因:

      (a) 在建工程的减少主要由于本集团于2007年度进行的固定资产改造以及需要安装设备完工并于2008年转为固定资产。

      (b) 存货中余额增加较大为钢筋及其他材料。由于本年度本集团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新接项目增加,本公司各子公司在2008年末增加购买了钢筋、水泥、桩头及铺路管道等原材料作为工程施工备料。

      单位:元人民币

      ■

      其中变化较大的原因:

      (a) 本年度管理费用与上年度相比增加了22%,主要由于工资薪金及各项税金的增加:

      (i)工资薪金的上升主要是因为本年度本集团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营业目标,总体收入上升,承建项目增加,虽然雇佣员工数量保持稳定并有小幅增长,但本集团对员工的基本工资作出了一定比例的提高,故工资薪金比上年有所增加,相应的社保费用也随着工资薪金的增长而增长。

      (ii)各项税金主要为印花税、房产税和河道管理费。本年度本集团大量签订了建筑工程合同,导致印花税费用增加。

      (b) 本年度财务收入(费用) – 净额较上年增加主要由于利息收入随本集团货币资金量的增加而增加所致。

      (c) 本年税前利润比上年有所增加,所得税费用也相应增长,但未同比例,主要原因:(i) 根据新实行的企业所得税法,本公司主要子公司均注册于上海市浦东新区, 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在2008年至2012年的5年期间内逐步过渡到25%,本年度适用的税率为18%。而2007年度适用税率为15%。 (ii) 于2008年末,由于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所使用的税率(20%)与2007年末所使用的税率(25%)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对2008年度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4)公司现金流量的构成情况

      单位:元人民币

      ■

      其中变化较大的原因:

      (a) 报告期,公司经营规模扩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应增加;

      (b) 报告期,公司投资无锡市吴越路BT项目1.87亿。

      (5)公司新签合同情况

      报告期,公司在上海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的市场占有率。全年承接本地市场项目765个,新签合同金额378.8亿元,同比增长5.2%,承揽了“世博”及配套项目等一批重点工程,进入了京沪高铁车站新领域,获得了一批大型商业投资项目。近年,公司在沪宁高速沿线城市、广州、沈阳等地承建的大量地标性建筑为公司品牌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公司在外省市市场的业务总量增加,并中标了一批大型项目。全年共承接项目108个,新签合同总额58.2亿,同比增长11%。公司国际承包项目有了新突破,在俄罗斯和澳门等地新承接项目5个,新签合同总额11.5亿,带动了海外合资公司业务发展,推进了区域市场拓展。

      (6)公司主要子公司、参股公司的经营情况及业绩

      ■

      (7)公司技术创新情况

      报告期,公司进一步总结凝练“超高层成套施工技术”、“地下工程立体交叉同步施工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在承建的重大工程项目推广应用,在超高层建筑施工和软土地基深基础施工领域获受到较高评价。公司参与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关键技术”和“远程遥控气压沉箱设计施工与设备的关键技术”等12项科技创新成果通过了市科技进步奖专家评审。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开展以提高工效,降低成本、节能环保为目的专题活动,抓好文明施工,推进创建市综合观摩工程活动,创建节约型工地,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全年,公司共有9个在建工程获市级观摩工程荣誉,50多个在建工程获得市级节约型达标工程,10多个工程获市级节约型样板工地,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2、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

      长远来看,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持续稳定发展,这为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就短中期而言,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实现2009年我国GDP增长“保八”目标,未来两年政府将启动4 万亿规模的投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集中开工,尤其市政工程开工量将不断增加,这不仅使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成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行业,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工程施工业将获得高速增长。上海“三个中心”建设、2010世博会召开都将大大促进上海城市建设,为公司保持本地市场业务规模提供了保障。

      建筑施工业的显著特点是进入壁垒低、业内企业数量众多,加之行业不规范,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行业利润率较低。

      (2)公司未来发展机遇和公司发展战略

      随着政府投资4 万亿元拉动内需,上海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后世博”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启动,临港新城、嘉定、金山等郊区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公司将迎来一系列的新机遇,公司有望在超高层建筑、磁浮工程、交通枢纽、轨道交通、能源环保、地块开发、科教文卫等方面承建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社会影响广泛的项目。

      (下转C7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