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证央企指数编制科学且独具特色
上证央企指数的编制规则有以下特点:
自由流通股本。为反映市场中实际可交易股本的股价变动情况,上证央企指数剔除了上市公司股本中的不流通股份,以及由于战略持股性质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基本不流通的股本,剩下的股本部分称为自由流通股本,即自由流通量。
分级靠档。为适度保持指数的稳定性,上证央企指数采用了分级靠档方法,即根据自由流通股本占A股总股本的比例(即自由流通比例)赋予A 股总股本一定的加权比例,使用以计算指数的股本保持相对稳定。
大市值股票快速计入原则保证了指数与市场的一致性。上证央企指数有新上市大盘股快速计入的临时调整原则。与其他无此规则的指数相比,该规则使得上证央企指数能在新股上市后尽快与市场保持同步,尤其在大盘新股上市较多的阶段。
股改限售股解禁定期计入指数。解禁限售股不实时计入指数,每半年进行一次定期调整(调整时间与成分股定期调整同步)。该规则短期减弱了限售股上市流通对指数造成的冲击,维持了指数构成的相对稳定,从而使指数基金日常运作时的调整成本、跟踪误差降低。
权重上限因子。上证央企指数在指数计算过程中引入了“权重上限因子”,其目的是在成份股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防止个别成份股权重过大,从而降低通过个股操纵指数可能、维持指数代表性。权重上限因子介于0和1之间,以使样本股权重不超过15%。这使该指数能够从机制上控制大盘股的权重、降低指数操纵性,更符合国际惯例。
表1 上证央企指数编制规则
标的指数名称(代码) | 上证中央企业50指数(000042) |
基日 | 2008-12-31 |
基点 | 1000点 |
正式上市日期 | 2009-3-30 |
上市地 | 沪市 |
样本空间 | 在沪市上市的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以及财政部控股的上市公司股票,剔除上市时间不足一个季度的股票(除非该股票日均总市值排在沪市前18位)、以及暂停上市、经营状况异常或最近财务报告严重亏损、股价波动较大、市场表现明显受到操纵的股票 |
选股标准 | 根据日均总市值、日均成交金额对股票进行综合排名,然后将两指标的排名结果相加,所得和的排名作为股票的综合排名,原则上选取排名在前50名股票作为样本 |
指数加权方式 | 调整股本加权,按自由流通量分级靠档 |
成份股数量 | 50(发生临时调整时成份股数量可多于或少于50) |
成分股定期调整频率 | 每年7 月、1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实施定期调整 |
成分股定期调整幅度 | 不超过10% |
大市值股票快速计入 | 如果新发行股票的总市值(不含境外上市股份)排名在市场前10位,且其上市时间距下一次样本股定期调整生效日超过20个交易日的,若无不适宜作为指数样本股的情况发生,在其上市第10个交易日结束后纳入指数。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增发、重组和合并等行为,采用类似处理办法 |
权重上限因子 | 权重上限因子每年随样本股定期调整两次,调整时间为每年1月和7月的第一个交易日,以调整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的调整市值来计算调整时的权重上限因子 |
指数特点 | 沪市大型中央企业控股上市股票 |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指数编制方案
2. 上证央企指数运行特征良好
我们把上证央企指数与其他主要上证系列指数进行比较,以深入了解上证央企指数的运行特征。
(1)指数特色
上证央企指数特色表现在:(1)市值覆盖率较高。无论是指数全部成分股市值、还是平均单只成分股市值,上证央企指数均获得了较高的市值覆盖率。(2)行业聚焦金融、工业与能源。按照GICS10个行业划分,上证央企指数成分股分布在其中7个行业:金融、工业、能源、原材料、公用事业、电信业务、日常消费品。其中,前三大行业权重集中度为84%,因此可以说上证央企指数是这三大行业的代表性指数。(3)权重股集中于一线蓝筹。上证央企指数权重股与其他指数有显著区别,前三大权重股属金融行业,成分股差异为投资者在不同阶段的指数选择提供了参考。(4)与基准指数相关度存在差异化。作为主题指数的上证央企指数与市场基准的相关性较低,显著差异化使得上证央企指数成为未来理想的ETF或指数基金选择。
(2)市场表现
从阶段性市场表现看,上证央企指数在牛市阶段表现突出。从指数累积涨幅与风险调整后收益看,上证央企指数在牛市阶段录得非常高的收益率。当前市场处于振荡触底阶段,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市场未来将逐步进入上升通道,因此当前投资于上证央企指数是较好选择。
上证央企指数流动性较强。从市场成交占比来看,随着大型央企逐步上市,上证央企指数与上证50指数的流动性渐趋接近。上证央企指数以较少的样本数量,获得了较高的市场流动性。
(3)成分股业绩
考察07-09,与各类指数相比,上证央企指数业绩与盈利变化相对稳定。从近几年看,央企指数的估值水平逐步下降。目前央企指数估值较合理,伴随宏观与微观面的逐步复苏,具有一定的投资安全边际。
3. 上证央企指数具有投资价值
(1)政策推动央企整合
国资委明确支持央企整合。2008年8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即指出,央企到2010年将会减少到80户到100户,并逐步实现由企业自愿组合到转向由国资委主动推进的转变。这无疑是国家力推央企重组的明确信号。2008年12月,李荣融进一步强调,09年央企要抓住当前境内外资本市场调整机遇,加快控股上市公司资源整合,已实现部分资产上市的企业,要加快把优良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主业板块或集团整体上市。积极探索国资委直接持有整体上市央企股权。央企要围绕主业,加快推进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
经济政策也有利于央企整合。《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发布为并购贷款重新开闸,从而给行业整合者提供资金援助。而在年初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振兴经济措施中也多次提出,推动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消化过剩产能。
在国资委的积极推动、以及可能的商业银行资源倾斜下,央企整合有望成为2009年并购重组大潮的先行者,2009年很可能出现如同1998年国企改革时期并购重组般的大机会。
(2)央企整合带来投资机会
由于政策的强力支持和推动,央企整合重组仍将蕴含未来市场并购重组的主要投资机会。政府推动将是未来央企重组的主要动力,国家需要绝对控制和相对控制的行业整合。
首先,36家A级央企整合具有投资机会。根据国资委明确提出,到2010年央企将减少到80-100家,并努力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目前,我国共有约140家央企。这意味着在未来两年,将有40-60家央企被兼并重组,强者愈强的机会的机会值得关注。
其次,七大国家绝对控制行业(军工、煤炭、电网电力、民航、航运、电信、石油石化)、相对控制行业(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机械装备、汽车、电子信息行业)整合具有投资机会。
此外,财政部等所属央企行业具有整合机会。如汇金所属央企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财政部所属央企的交通银行、中国人寿、中信证券、中信银行等。
我们认为,上证央企指数中的很多成分股具备上述分析的潜在整合价值,由此上证央企指数是很有投资价值的指数标的。
4. 上证央企指数是理想的投资标的
(1)指数产品标的
指数化产品的推广与壮大是我国基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成熟市场实践已充分表明指数化投资的盛行与继续纵深发展的态势。尤其在2008年,美国市场的ETF获得了约160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市场极度恐慌的下半年。这主要是由于三方面原因:第一,当投资者重新开始考虑进行风险投资时,极低的费用和较好的流动性的固有特征使ETF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第二,在指数剧烈波动时,投资于ETF既能获得分散化的好处,又可以获得单日价格巨大变化可能带来的潜在收益;第三,在市场大幅波动背景下,与被动性投资相比,ETF管理人能够坚持要求纪律投资的长期资产配置策略。
与国外相对比,国内指数类产品的数量与类型均严重滞后。现有5只ETF标的,除上证红利指数为主题指数外,另4只ETF均为规模指数,ETF品种较为匮乏,而且总体规模偏小。
上证央企指数适合作为指数基金或ETF的标的指数。上证央企指数为具有特色的主题指数,与现有指数与ETF品种实现了较强的差异化,而且成份股数量适中、投资价值突出,决定了其可作为指数化产品标的的理想标的。
(2)衍生产品标的
未来即将推出的首只股指期货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考虑到未来规模较大的蓝筹股将主要在沪市上市,且上证央企指数为区别于基准指数的主题指数,未来上证央企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的差异度将更为明显。在首只期货推出并稳健运行后,后续期货、以及期权品种可考虑上证央企指数作为标的。此外,在沪深300期货推出后,可利用上证央企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的差异,进行多空头、套利、避险等操作,以拓展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