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股民学校
  • A5: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专 版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周刊
  • B3:基金周刊
  • B4:基金周刊
  • B5:基金周刊
  • B6:基金周刊
  • B7:基金周刊
  • B8:基金周刊
  • B9:基金周刊
  • B10:基金周刊
  • B11:基金周刊
  • B12:基金周刊
  • B13:基金周刊
  • B14:基金周刊
  • B15:基金周刊
  • B16:基金周刊
  •  
      2009 3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外论一瞥
    稳定对美元资产的长期信心尚需良策
    智利总统给布朗上经济学课
    投行江湖时代将随新股市场化发行终结
    伦敦峰会能让布朗声望止跌回升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稳定对美元资产的长期信心尚需良策
    2009年03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志峰
      吴志峰
      虽然美国债务负担与美元资产长期价值不构成直接因果关系,但至少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稳定债权人的长期信心,笔者希望美国政府为债权人提供一个期权,即在一定期限后如果美国长期国债低于约定价格,允许债权人以指定价格购买美国储备的黄金。为此,中国可以努力展开多边外交,联合多国,在本周的G20峰会上,对美国施加足够的压力。

      对于中国在内的债权人来说,美联储将直接购买国债等于说美联储将启动印钞机加印美元了,意味着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的双重风险,即使按照斯蒂格利茨的建议去购买通胀指数化债券,汇率风险似仍难以避免。那么,外国投资者应如何评估投资风险?

      让我们回到历史中去寻找可能的答案。

      美联储这次开闸买国债,与美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内战时期停止金本位开印“绿币”的做法“好有一比”。内战前棉花是美国主要的出口产品,大概占到出口价值的一半,南方种植园经济就是靠出口棉花得到贸易盈余,而北方经济对国外是贸易赤字。内战爆发后南北方经济隔离,北方无法从南方取得盈余,但其进口需求并未缩减,因此立足北方的林肯政府顿时财力吃紧,不得不终止金本位制、发行“绿币”融资,印钞机就此开动。

      而现在的美国政府,为拯救正在加速崩溃的银行体系,不得不动用财政资金救市。市场普遍认为,今年美国国债的发行将超过2万亿美元,由于国内储蓄极低,如果不能吸引外国投资者购买,则唯一的办法就是由美联储直接购买,也就是赤字货币化。

      那么内战时期加印“绿币”是否造成了通货膨胀和货币的对外贬值呢?在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找到的数据是,以Warren-Pearson批发物价指数衡量的美国价格水平在1864年8至9月达到顶峰,是1861年内战爆发时平均价格水平的2.5倍,至1865年战争结束前夕,物价已略有下降,但仍是1861年水平的2倍。至于货币对外贬值可以拿黄金升水来衡量,数据表明,黄金的绿币价格指数以1861年为100,在1864年顶峰时期约为200,但随着内战结束升水快速下滑,至1879年恢复金本位,整个内战时期黄金价格指数是收敛的,平均为124.57。也就是说“绿币”时期,美元对外并没有大幅贬值。

      虽然“一战”以前的学者普遍认为,美国内战时期因发行“绿币”导致通货膨胀是“可耻”的,但是与“一次”、“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恶性通胀经历相比,内战“绿币”时期的通胀是温和的。弗里德曼认为,资本的流入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如果人们预期黄金的绿币价格继续上涨,人们就会把手中的绿币换成黄金或外汇,以便在将来的升值中获利。另一方面,如果人们预期黄金的绿币价格上升之后会回归到之前的水平,人们就会把手中的黄金和外汇换成绿币,以便从将来的黄金低价格中获利。看起来人们的预期更倾向于后者”。

      弗里德曼这个判断显然得到了实证的支持,而有关资本流入的数据更是直接证据,“早在1863年2月荷兰银行就开始小规模购买美国证券”, 1864年联邦政府在战争中的节节胜利“看起来预示了战争的迅速结束和北方的彻底胜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广大投资者去持有绿币资产,尽管当年黄金升水的上涨速度很快”,“这些事情对于恢复美国对英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十分重要”。

      也就是说,美国内战时期开动印钞机并没有带来太过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美元大幅贬值,主要是因为外国投资者对购买美国债券有信心。这个结论显然对于今天的伯南克与美联储有重要意义。如果中国等外国投资者对购买外资信心尽失,美联储不得不加印货币来承接外国投资者抛售的债券,那样就会限于恶性循环,推动美联储将赤字货币化和大量投放货币,进而造成对内通货膨胀和对外美元贬值,美元的长期贬值进一步压低投资者信心,更进一步抛售债券……

      那么现在有没有造成投资者信心的动摇呢?从美联储宣布这一消息开始,3月18日美元指数收盘于84.595,较前一个交易日大幅下跌2.69%,创下自1985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3月19日美元再度下跌1.73%,上周一继续下跌至82附近。然而这种贬值如果只是短期的,可能反而会吸引外国投资者。美国国债此后大幅走高,收益率创下1987年后最大的单日跌幅,表明投资者短期信心反而增强,这应该是美联储乐于看到的。

      然而关键还在于投资者是否长期看好美元资产投资价值。由于美国整个国家负债比例太大,美元资产的长期价值非常令人怀疑。奥巴马2月宣布的2010财年预算财政赤字是17500亿,高达GDP的12%,总支出达3.6万亿美元,也就是联邦政府每花一块钱就有五毛是借来的。而且美国不像日本,后者虽然同样赤字高悬,但日本的企业和国民却是有钱的,政府借的是内债而非外债。而至去年底美国未清偿债券余额已达到10.7万亿美元,加上地方政府债、企业债、金融债、私人债,美国总债务达到53万亿美元,已是一个债务深重的国家。

      虽然美国债务负担与美元资产长期价值不构成直接因果关系,但至少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伯南克正走在巨大风险的刀锋之上,他宣布美联储开闸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可能短期内有助于避免投资者陷入抛售美国国债的“羊群效应”,但要稳定债权人的长期信心尚需良策。笔者希望美国政府最好为债权人提供一个期权,即在一定期限后如果美国长期国债低于约定价格,允许债权人以指定价格购买美国储备的黄金,如果美元资产有了这个“黄金”担保,笔者确信会避免陷入前述的因长期信心受损引起的恶性循环。而美国能否愿意承担这个“黄金”保证,则需要中国努力展开多边外交,联合日本、沙特等债权国,联合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联合欧洲德法等主张“监管主义者”,在本周的G20峰会上,对美国施加足够的压力。(作者系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金融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