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股民学校
  • A5: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专 版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周刊
  • B3:基金周刊
  • B4:基金周刊
  • B5:基金周刊
  • B6:基金周刊
  • B7:基金周刊
  • B8:基金周刊
  • B9:基金周刊
  • B10:基金周刊
  • B11:基金周刊
  • B12:基金周刊
  • B13:基金周刊
  • B14:基金周刊
  • B15:基金周刊
  • B16:基金周刊
  •  
      2009 3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特别报道
    专家把脉首季中国经济:回暖有苗头 外需考验大
    专家纵论国际金融新秩序 加强发展中国家声音
    “保增长”下一步该如何发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增长”下一步该如何发力
    2009年03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薛黎 吴婷
      在28日举行的“环球国际(2009春季)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等专家对中国经济进行了“会诊”,并就下一步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出了建议。

      王一鸣 中国经济需经历两三年调整期

      王一鸣认为,中国经济下半年将止跌回稳,但很难在短期内有明显的反弹,需要经历至少两三年的调整期,包括需求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他表示,这次调整对中国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中国经济过去30年经历了高速增长,但传统的增长模式现在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很难再延续,未来能否持续增长,取决于这次调整能否成功。

      为应对危机,中国政府去年第四季度推出了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在论坛上,有人提出如果4万亿投资计划仍不能阻止经济下滑趋势,政府将如何应对?对此,王一鸣表示,政府应该有一定的应对预案做准备,短期内加大投资力度还有空间,例如,虽然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在慢慢趋于饱和,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落后,有加大投资的空间。

      王一鸣强调,下一步应该把重点放到刺激消费上。

      张立群 汽车和房地产市场回暖

      张立群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在现阶段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并不难,各个地方是有积极性的。“中国的经济发展现在既有非常广泛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也有支持生产发展、支持供给能力增强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保障。” 张立群说,中国现在发展生产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所以中国经济发展具备保持较高水平的条件。

      就国内市场发展潜力来说,中国有8亿多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未来将有几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差距也是很大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

      资金方面,中国现在储蓄存款余额超过20万亿元,全部存款规模超过48万亿元,投资资金的来源有保障。劳动力方面,中国城乡间流动的劳动人员有1.3亿人。技术方面,中国处于加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因此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这些技术在中国的获利空间比较大,这将吸引成熟技术向中国转移。

      张立群指出,200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9%,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速今年达到或者高于8%应该是充满信心的。

      在经济恢复的时候,最先变化的指标包含一些非必需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比如汽车、住房。张立群说,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汽车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正在回暖,“我认为中国在今后八九个月,汽车市场的回暖将比较稳定,房地产市场关系到买卖双方关于房价的博弈,但如果没有外部因素干扰的话,会比较快地找到均衡点,使得供需双方对价格趋于一致。”

      张燕生 今年有必要出台新举措

      张燕生认为,今年外需萎缩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的出口形成了冲击,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增长率下降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8年第3季度。目前来看,美国的有效需求也在萎缩。张燕生判断,今年外部冲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会明显增大,但是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措施,对出口将起到积极作用。

      他指出,今年必须出台更多新的举措,比如,在扩大投资方面,解决银行惜贷问题,包括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等。

      张燕生还认为,扩大消费从源头来讲首先要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就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改革;其次是信用消费;其三是完善社保制度;最后是着眼于农村消费市场,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私人资本为龙头的农村供销体系。

      (本报记者 薛黎 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