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股民学校
  • A5: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专 版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周刊
  • B3:基金周刊
  • B4:基金周刊
  • B5:基金周刊
  • B6:基金周刊
  • B7:基金周刊
  • B8:基金周刊
  • B9:基金周刊
  • B10:基金周刊
  • B11:基金周刊
  • B12:基金周刊
  • B13:基金周刊
  • B14:基金周刊
  • B15:基金周刊
  • B16:基金周刊
  •  
      2009 3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特别报道
    专家把脉首季中国经济:回暖有苗头 外需考验大
    专家纵论国际金融新秩序 加强发展中国家声音
    “保增长”下一步该如何发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专家纵论国际金融新秩序 加强发展中国家声音
    2009年03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婷 薛黎
      专家纵论国际金融新秩序

      加强发展中国家声音

      ⊙本报记者 吴婷 薛黎

      

      在重构未来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方面,要发挥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在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尤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础上,我国关键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固推进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

      在28日举行的“环球国际(2009春季)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焦瑾璞发表了上述观点,与会的众多专家也纷纷发表了看法。

      焦瑾璞指出,目前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中重要的储备货币,全球货币储备中66%都用美元来投资,从而暴露出美元独大的严重问题,造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可以看到,全球的资产过于集中于美元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此外,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在国际金融组织中居于主导地位,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现行国际金融组织框架,侧重于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监管,而对发达国家缺乏监管。以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组成的“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要求,采取措施扩大四国在国际货币组织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权。焦瑾璞对此表示赞同。

      他认为,要发挥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尤其是在这次重构未来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方面,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改革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尤其是IMF。

      在此基础上,我国关键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固推进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减少制度障碍,重点发展金融市场,扩大人民币市场交易量,在建立国际货币体系新秩序当中增强中国的发言权和声音,积极参与有关规则的制定和完善。

      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吴志峰指出,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应当长、短期目标结合,欧元为诞生未来的世界货币提供了一个雏形,可以继续检验,美元和欧元可以作为世界货币挂钩的一个基础。第三种货币我们希望是人民币,但是目前离这个目标差距很大。吴志峰认为,我们的短期目标就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推进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交易结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