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股民学校
  • A5: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专 版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周刊
  • B3:基金周刊
  • B4:基金周刊
  • B5:基金周刊
  • B6:基金周刊
  • B7:基金周刊
  • B8:基金周刊
  • B9:基金周刊
  • B10:基金周刊
  • B11:基金周刊
  • B12:基金周刊
  • B13:基金周刊
  • B14:基金周刊
  • B15:基金周刊
  • B16:基金周刊
  •  
      2009 3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特别报道
    专家把脉首季中国经济:回暖有苗头 外需考验大
    专家纵论国际金融新秩序 加强发展中国家声音
    “保增长”下一步该如何发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专家把脉首季中国经济:回暖有苗头 外需考验大
    2009年03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在全球经济依然处于低迷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否在一季度后走出谷底逐渐回暖,已成为市场瞩目的话题。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近期信贷、外贸、物价等关键指标有何异动?在日前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经济形势讨论会上,一些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出现局部性恢复苗头

      “虽然还不能称为全面的恢复,但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局部性恢复的苗头。”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经济主任李稻葵认为,这种苗头一方面体现在投资的增长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消费在增长上。“当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处于16年来最高水平,十分难得。”李稻葵说。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虽然今年一季度的一些数据会比较难看,但随着4万亿元投资措施的落实,政策效应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全面显现,中国经济将实现前低后高的增长。

      “根据库存理论,企业消化存货大约会经历两个季度的时间,现在看来,这个过程已经基本上接近于结束,我们对经济形势不应太悲观。”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说。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去年触底之后,目前已连续三个月上升,而体现企业生产活跃度的用电量指标在东部沿海地区部分省市已开始上升。

      “总体而言,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相比,中国经济还是好的,经济增长率仍处在高位。尤其是我们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运用空间比较大。”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学家李讯雷说。

      

      关注通缩与通胀风险

      针对物价连续走低引发的通缩争论,与会专家表示,应密切通缩与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胀风险。

      “当前物价已全面为负,而且非常严重,这种严重程度我们必须予以警惕。”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说。

      中国是否由此将进入通缩通道?对此张健华认为,所谓的通缩不能光看物价指标,还要看货币是否增加。“我们的货币仍在增长,市场流动性仍然充裕,虽然物价指数走低,但轻言通货紧缩还为时尚早,我们并未进入典型的通缩。”

      也有专家对远期可能出现的通胀压力予以警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雷鼎鸣认为,随着美联储3000亿美元购买债券计划的出台,全球主要央行将开启印钞机,货币的竞争性贬值策略将会推动物价上涨,届时全球通胀必然来临。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预测认为,城市消费物价指数在第二季度触底反弹,暂时还不会出现持续的通胀。

      

      外需变得更“冷”

      根据世贸组织的报告,预计2009年世界贸易额将下降9%,发达经济体将下降10%,外需大幅度萎缩将严重考验中国出口引擎作用的发挥。

      “外部冲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正明显增大。欧美的经济会进一步陷入衰退,实体经济的去库存化,以及美国储蓄率的回升和消费的下行,将导致我国出口面临非常恶劣的经济环境。”国家发改委委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

      但张燕生同时认为,目前来看,虽然外需变得更“冷”,但国内基本面对进出口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强。“国内政策的积极支撑作用正在显现,会对出口带来一定的支撑作用。”

      李稻葵提醒,从近期的一些征兆来看,美国经济或将实现更早恢复。“美国经济迅速恢复的代价将是全球原材料价格的迅速上升,由于我国是依赖于原材料进口的国家,这种传导效应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影响。”李稻葵说。(综合本报记者和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