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财经要闻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2009 4 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不能再避而不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G20伦敦峰会
    正在见证什么
    向左行还是向右行 伯南克站在十字路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向左行还是向右行 伯南克站在十字路口
    2009年04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东海
      本次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是一个完整链条,由四个节点构成:美国超前消费与亚洲过度生产和出口、低利率和信贷膨胀政策、金融衍生品泛滥、美国和全球疯狂投资于金融衍生品。要挽救危机和修复经济,必须从这四个节点入手。但是若简单地修复这四个节点,只会使未来爆发更严重的危机。想要未来金融和经济健康地发展与运行,必须重建新的金融和经济体系,因此必须重建健康的新节点。

      ⊙陈东海

      

      在全球深受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之苦时,全球财经界的第一人伯南克的角色非常吃重。在如何带领全球走出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的困局、开创未来方面,伯南克的重要性超过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财政部长盖特纳,因为奥巴马和盖特纳的角色是救火和输血,而伯南克则掌握着塑造防火和造血机制的总钥匙。伯南克是仅仅修复目前的金融和经济体制的创伤、继续以往的盛衰循环,还是创造出健康的、平稳的、惠及子孙后代的新经济和金融机制,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次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是一个完整链条,其中由四个节点构成:美国超前消费与亚洲过度生产和出口、低利率和信贷膨胀政策、金融衍生品泛滥、美国和全球疯狂投资于金融衍生品。要挽救危机和修复经济,必须从这四个节点入手。但是简单地修复这四个节点,只会让未来爆发更严重的危机。想要未来金融和经济健康地发展与运行,必须重建新的金融和经济体系,因此必须重建健康的新节点。伯南克因此站在了十字路口。

      

      社会消费模式必须重建

      消费已经占到了美国GDP份额的70%,而美国不包含房屋信贷在内的消费信贷在2007年已经占到了消费的26%左右。2007美国的不含房屋信贷的消费信贷为2.6万亿美元,占GDP的20%,而美国的房屋信贷总额大约是9万亿美元,其中次级信贷总额约2.1万亿美元。本次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起源就是美国的房屋次级信贷,这是美国人过度消费导致的。

      虽然美国有看起来完善的消费信贷的法律体系,但是却没有能有效防范过度消费和欺骗消费。美国储蓄率长期过低甚至出现负储蓄现象,就是美国过度消费、超前透支未来财力进行消费的明证。在美国的次级贷款市场,就存在着大量不合格的低收入者通过虚增收入等方式从银行骗到了贷款。

      美国社会的过度信贷消费,与美国联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就在这次危机处理中,美联储还不断地推出支持各类消费信贷的举措,如在今年3月18日的美联储会议上,美联储决定收购至多1.25万亿美元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TALF)。去年11月25日,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宣布拨款2000亿美元创立“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该工具可接受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和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学生贷款和小企业贷款支持债券;投资者可以从美联储获得贷款,并用贷款购买一系列由消费和小企业贷款支持的证券。虽然美联储的本意是通过继续大力支持消费信贷,以启动美国的消费,将美国从危机中拉出来。但是这种方法对于美国未来的新消费模式的建立毫无好处,只会是过去政策的翻版。而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模式不改变,目前的危机在未来会更剧烈地重复发生。消费信贷只能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作适度的透支消费,而不能建立在穷奢极欲的基础上。因此,伯南克和美联储必须放弃纵容消费信贷的政策,而是鼓励量入为出、适度借贷消费的社会文化,并以此文化来构建美联储的新消费信贷政策体系。这是走出危机,屏弃过去盛衰循环,建立长久、稳固、健康的新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第一步。

      

      货币政策不可过度滥用

      经济学领域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主要有凯恩斯学派和弗里德曼货币学派。在20世纪80年代,二者终于作出了高下之分,信奉货币主义的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分别治愈了“英国病”和美国的滞涨。近20年来,格林斯潘娴熟的使用利率工具,成功地使美国免于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动荡,保持了较长的增长周期。伯南克誓做格林斯潘第二,惯于使用利率工具来调节经济。

      格林斯潘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是造成美国次级贷款泡沫产生和膨胀的主要原因。美国联储曾经从2000年12月开始减息,直至2003年6月减息停止,将利率从6.5%降低至1.00%,创45年新低,并将1%的利率保持时间整整一年。格林斯潘直到2005年才将利率逐渐升至3-4%的中性水平。在此期间,美国次级信贷大发展,许多没有足够收入能力的人也买了房子,导致次级贷款市场出现巨大的泡沫。在2006年美国的基准利率提高到5.25%的水平后,美国的次级信贷的买房者终于无法偿还房屋信贷的本息了,于是次级贷款的危机在2007年便爆发了,2008年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

      现在伯南克在玩火的路上走得更远。伯南克已经将美国的基准利率降低至0-0.25%区间,正式进入零利率。在今年3月18日的会议上,美国联储正式决定收购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和至多1.25万亿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美联储19日宣布,扩大其去年底出台的“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的范围。美联储还表示,这一决定是扩大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范围的第一步,其他的一些资产种类现正在考虑之中。这些措施表明,美联储在没有了利率工具可以使用以后,直接强行向金融和经济体系注入超级流动性。零利率、信贷膨胀,其必然结果就是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泡沫再起,而且比上一次更大,恶果也会更大。因此伯南克此举即使能发挥一点正面作用,也必须在成效初起时立即取消“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伯南克在3月20日说,希望美联储在经济复苏时退出信贷市场计划。这样做还远远不够,美联储必须在以后彻底放弃超低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金融衍生体系必须适度

      现代经济的一大成就是经济金融化,而金融活动由于盛行资产证券化,一切未来有预期收益的资产,均可以借助证券这种虚拟的形式成为整个社会的投资对象。而金融投资方式又盛行杠杆化,金融产品的投资方式实行了以小搏大,一元的投资可以撬动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的实际资产。而华尔街的“天才”们又发明了金融衍生产品,而且反复的杠杆化,泡沫便被吹大了几十倍、几百倍,到最后投资者已经不清楚手中的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其原始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了,手中握着的只是一个虚拟的符号而已,如同传销一样。可以看出,从原始的实体资产,到最后一棒的投资符号,已经完全脱离了其原始的形式和价值。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吹泡泡的过程,风险被放大了几十倍、几百倍。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房屋信贷只有不到10万亿美元,而次级贷款的规模只有2.1万亿美元,美国的GDP只有不到14万亿美元,但是美国的CDS、CDO等类似产品的价值之和居然高达300万亿美元之多。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规定金融衍生品的衍生层数的,对金融衍生产品每次杠杆化的倍数规定也不严格,对于多重杠杆化也没有规定只能杠杆几次。因此,未来健康的资产证券化必须有对应的实体资产,金融衍生产品的衍生层数是有限度的,杠杆化倍数是有严格限制的,金融杠杆不得多重化等等,这样就打破了风险蔓延和泡沫膨胀的机制。伯南克和美联储在上述方面,不可再袖手旁观,听之任之。

      

      对衍生品投资的金融监管不能放松

      金融衍生产品的大发展是现代经济金融发展的一大特色,美国无疑是世界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顶峰。尽管美国的一些金融衍生产品是在交易所内交易,比如有些期权在场内交易,能够受到监管,但是大量的交易是柜台交易(OTC),在场外交易,不容易被监管。而现在很多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已经是互联网上的跨境电子交易,监管更不容易。当然,格林斯潘的放纵和无为而治思想,是使得国际金融衍生产品没有监管的主观原因。

      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在“利”字当头的诱惑下,靠自律律人,在国际金融领域是行不通的。目前来看,伯南克还没有意识到格林斯潘治理手法的局限性,这也正是目前简单修复金融体系的危险之处。如果目前对于金融衍生品及其投资仍然让其处于放任状态,那么在付出惨痛的代价后,即使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能够修复,也将是过去的翻版,而这次全球的零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目前的金融经济体系下,未来的后患将还要严重得多。

      因此,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国际监管,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履行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由于美国目前是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的发源地和主要集中地,美联储及其伯南克由于其自然地位,必须肩负起有效监管的职责。在4月2日于伦敦召开的G20国会议上,美国联储应该起头,敦促与会各国制定全球金融监管政策、防范跨国金融风险、完善全球金融体系,避免类似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再度发生。

      〈 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公司(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