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财经要闻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观点评论
  • A1:市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特别报道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9 4 3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业能否占领制高点?
    汽车市场预测公司CSM:新能源车
    过渡时间会较长
    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勇:国内首款量产自主品牌混动车
    是这样炼成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汽车市场预测公司CSM:新能源车过渡时间会较长
    2009年04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宦璐
      ⊙本报记者 宦璐

      

      从“十五规划”到 “十一五规划”,中国政府对新能源车的投入从8亿元增长到50亿元,涉及200多家整车厂、供应商和科研院所。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一项新的“全民造车运动”。

      汽车市场预测公司CSM上周一抛出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中国调查预测报告,就犹如在业界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CSM的基本判断是:“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过渡时间会比较长。”而其关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中期预测则是:到2015年,中国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 (不包括非道路用车和商用车) 的产销量将超过10万台,将占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的1%左右。其中,纯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将维持在2万台左右的水平。

      据CSM公司大中华区汽车市场预测总监张豫介绍,这项研究报告是CSM在对汽车、石油、电力、电化学等方面的众多专家进行广泛的采访,并且在现有中国汽车市场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整车厂和供应商的实际能力,并结合CSM预测数据库中现在和未来5年内资与外资品牌所有新能源及电动车车型特点和下线时间表,历时一年完成的。

      张豫认为,即便到2020年,在油价不高于150美元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只是传统内燃机汽车以及油电混合车型的一种补充。

      记者:在中国政府公布的新能源战略规划里,未来三年里,新能源车将达到50万辆的产能规模。但是CSM预测2015年混动和纯电动产销10万辆,其中电动车的销量仅为2万辆。这两者如此悬殊的原因是什么?

      张豫:政策里只提到了产能而不是产量,且包含了混合动力,而混合动力包括全混、中混和微混。如果把微混也当成新能源车的话,未来的量会比较可观,因为不少传统车型都在用微混作为一种节能标配技术。你会看到在未来在欧洲宝马车型上全系安装微混,在中国标配的可能性也极大。但在CSM数据库里的定义是不把微混车型当新能源车的。中国国家定义有可能是把微混当成普通型混合动力车。 

      记者:能否这样说,我国车企跳过混合动力直接开发纯电动车,是属于新能源领域的一条捷径?

      张豫:汽油混合动力仍保留一套传统内燃机及传动装置,这正是我们很多国内企业不擅长的短板,于是很自然很多国内企业就把目光放到纯电动车上。就像蜂窝移动技术在很多落后国家直接淘汰掉程控固定电话网络一样,纯电动轿车的终极目标就是把中国汽车行业最不擅长的高性能内燃机和机械变速箱直接跳过去,以抢占新的制高点。

      记者:只专注投资电动车技术的开发,应该会带来更有效率的结果。或者说跟欧美的汽车公司相比,国内车企们的包袱是否更轻?

      张豫:如果按对电动轿车较乐观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电动车将达到新车销量的20%, 比如达到200万辆,这200万辆显然不会只被一个企业独享。电动车的生产模式似与传统车型不同,电池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一些大型电池厂商那里, 而不像发动机那样的技术掌握在整车厂手里。一旦有一天电池技术成熟,整车厂可以外购电池组装电动车,而他们在传统汽车上的百年积累会使这个过程更快;可那些没有传统车型积累的企业,光有电池还远远不够。你不能想象一个买价格较贵的电动车的人会对车型各大体系的质量工艺没有要求。底盘、车身、安全、内外饰都需要积累才能做好的部分,并不因为有了电池电机就自然变好了。

      记者:在电动车的推广方面,最主要的障碍在哪里?

      张豫:其实电动车要牵扯到的环节太多了,可以说困难重重。比如,建快速充电站要牵涉到电网和政府批地。在小区里设充电电源要涉及开发商、物业公司和电网各方面的利益。电力公司投资快速充电设备和拿地皮都要大量先期投入,光靠充电又要多久才能把投资收回来?

      中国的城市在现有的电力供求状况下还经常缺电, 如果由于大规模使用电动车使电力供求关系紧张形势加剧,导致电价上涨,会引发全社会对汽车行业新“罪行”的声讨。

      记者:电池技术是否能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

      张豫:电池技术并不是想突破就能够快速突破的技术,它作为电动车技术的瓶颈存在已不是一年两年了。只有它的几个基本特性都能同时满足时,才能够大规模商业化。可这几个基本特性实在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充电速度和价格成本是互相制约的几个因素。

      我想,现在国内的电池还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突破其瓶颈。而在中国的现实是,即便技术突破了,也还存在一个量产化以及产品一致性的问题,所以又需要时间,10年-20年都有可能。虽说电动车是个好方向,可如果过渡时间太长,只专注于电动车的企业能不能撑得到见到胜利曙光那一天就成了疑问。

      记者:如果电池技术真的成熟了,中国汽车消费的结构会改变吗?

      张豫:这取决于未来的油价情况。如果在150美元以下,电动车也只不过是多种车型中的一种而已, 至多是一种良好的补充。但如果到了200-300美元,电动车的技术也成熟了,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电动车就能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其实,只要电动车能成为一种良好补充,能对油价形成威慑,它的功劳就已经很大了。开个玩笑,如果让石油和电力两个垄断行业形成某种“恐怖均衡”,对消费者自然是大利好。当然,如果政策扶持力度能达到几百亿的规模,对新能源的成熟能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