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在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博会上,一边是各种新能源车大放异彩,一边是记者们围追堵截科技部高新司副巡视员张久贵,把“中国消费者什么时候能够真正享受政府对新能源车的财政补贴”等问题不断地抛向他。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新能源车正从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变为中国汽车工业脚踏实地努力争取的目标。同样是3月20日,在当天晚间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首次提出,未来三年内,包括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将形成50万辆的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到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中投顾问汽车行业分析师李胜茂对记者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关乎国计民生,相关部委对其发展寄予厚望。
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政府,世界各国政府都不约而同地把发展新能源提升至“拯救企业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高度。
3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建议通用和克莱斯勒破产,他称“通用汽车需要更为‘彻底’地重组”。但美国政府给了通用汽车60天的延长期来完成这一整改,要求新的计划必须能够显示持续盈利能力;更“激进”地调整生产经营;以及重新引领技术革新,生产销售“商业上可行的”新能源汽车。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通用汽车最重要的“救命稻草”。
但是,另一方面,通用汽车还得提防着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大打翻身仗的来自亚洲的“新竞争对手”。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3月31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正在就向欧美其他汽车制造企业提供汽车电池技术进行磋商。如果谈判达成协议,比亚迪在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大力鼓励中国车企“应考”。“两会”期间,胡锦涛表示:我觉得,发展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业发展的方向,也符合我们的国情。我们的时机比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要有利。
中外新能源汽车角力的精彩大戏即将上演。可以说,谁在新能源汽车上取得成功,谁就能占领未来的制高点。
那么,我们距离最先进的技术到底有多远?我们的短板在哪里?是否有捷径可循?
在本期的《汽车周刊》中,我们邀请到了中国汽车新能源厂商的代表和汽车市场预测方面的权威,来谈谈他们眼中的新能源技术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最真实的一面:中国在新能源车仍然具有成本优势,但我们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还不成熟,在技术方面要迅速实现突破也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