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9 4 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产业研究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产业研究
    医改增量2009年对行业增速为4%左右
    补偿难题仍是制约医改的关键
    医药行业长期受益于医改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是重中之重
    各地医药流通龙头企业机会大
    新医改加速推动产业链制度变革
    期待后续配套执行方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医改加速推动产业链制度变革
    2009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联合证券 谷方庆

      ⊙联合证券 谷方庆

      

      6日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7日,国务院进一步发文《 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则更为具体的强调未来三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医改实施进入加速落实阶段,时间表更为明确,我们认为这将加速推动医药产业制度变革。

      本次新医改方案正式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工作重心,要大力推进五项制度的建设,明确要求在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加大政府投入是本次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没有明确8500亿的具体使用方式,但有两项数据值得关注:一是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二是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我们判断,加大医疗保障补贴、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是政府投入的主要支出方向。

      我们一直坚持一个核心观点:医改是对整个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治理整顿,它将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其最终产业格局的演变结果是优胜劣汰、市场向优势企业集中。

      而四大体系的建设,对于未来医药可能带来四种主要演变趋势:

      趋势一:加快乡镇和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一般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医疗报销范围向普药、常见药倾斜,这将对品牌普药类公司受益明显,比如:华北制药、白云山、鲁抗医药、西南药业等;

      趋势二: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方面的骨干作用,将给一些专科用药企业带来机会,如恒瑞医药、康缘药业、华东医药、恩华药业等;

      趋势三: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疫苗类和诊断试剂生产商有望从中获益,如:天坛生物、科华生物、达安基因等;

      趋势四:明确提出要提高药品流通企业集中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医药流通领域市场集中趋势明显,一些区域性医药商业龙头企业或将从中受益,如国药股份,南京医药、上海医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