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9 4 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十问范鸿龄
    创业板:中小机构投资行为的风向标
    指数调整 个股分化
    多空对决
    略显疲态 需要整理
    大跌不改震荡上行趋势
    大跌不足虑 向上仍是主基调
    机构砸盘导致年线攻击战延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十问范鸿龄
    2009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香港媒体人 罗绮萍
      ⊙香港媒体人 罗绮萍

      

      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及董事总经理范鸿龄昨天终于宣布辞职。撰写本文和去年2月写《十问李国宝》同样痛苦,东亚银行主席李国宝和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都是香港金融界的标杆人物,背负着各界对香港公司治理水平的厚望。

      中信泰富昨天继续停牌,对于一家蓝筹公司来说,这是极为罕见的。中信泰富4月3日晚上8时40分发公告说警方调查事件对业务没有重大的影响,并称4月6日会恢复交易。市场估计当天一开市其股价会大跌,结果该公司在9时52分开市前8分钟才发公告说继续停牌,并称将有敏感消息公布,最后揭盅是荣智健和范鸿龄双双下台。

      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主席荣智健的身上,我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范鸿龄,因为这是评价香港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一环。

      范鸿龄的头上曾有“公职王”的桂冠,曾兼任行政会议成员、强积金管理局主席、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成员、港交所非执行董事、证监会收购合并委员会主席等十多项重要公职,在中信泰富巨亏事件后陆续暂停职务。

      现时警方调查的重点有两部分,一是巨亏事件中有没有异常交易?第二是管理层中有没有刻意隐瞒事件以得到利益?特别是在公众不知情的六个星期内大量沽空是否涉及内幕交易?我相信范鸿龄肯定会协助警方调查,但他除了要证明自己在刑事上是清白的之外,作为一个“公职王”,他需向公众作出交代,在适当的时候回应这十个问题,仅是辞去中信泰富的职务是不足以对公众交代的。

      一、你在中信泰富的角色是职业经理人之首,任务是把家族管治的企业提升至现代化管理,何以仍会出现荣智健之女荣明方在没有董事会授权下签订巨额澳元Accumulator合约?

      二、你认为中信泰富有没有必要签订这类澳元Accumulator合约?

      三、你什么时候才知道有澳元Accumulator合约?

      四、中信泰富本身有何机制防范管理层承担超越其能力及权力的投资风险?为何这次没有做到?

      五、2008年9月7日的董事会上,你已经知道澳元合约亏损约155亿港元,你是否认为这是敏感消息?

      六、你是否采取任何措施促使董事会更早披露这个消息?而不是直至10月20日才公布?

      七、在这六个星期内,你是否采取措施防止得悉内幕消息的人士在市场上沽售或沽空中信泰富的股票?

      八、你能否确认你或你的关联人士没有根据内幕消息沽售或沽空中信泰富的股票?

      九、巨亏事件10月披露,你何以现在才引咎辞去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

      十、你是否认为此事会令公众对香港的公司治理水平失去信心?

      上周谈到香港金融界缺乏智库,没有以严谨研究作为基础的长远规划。香港的公司治理水平、法律制度、金融专业人才及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现时仍较上海占优,但香港缺乏愿意为公职献身的金融高级人才。范鸿龄这个公职王本来是罕见的例子,如果他无法令人满意地回答这十问,这个公职王也会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