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9 4 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美国失业率数据为何背道而驰
    仍有必要出台新经济刺激计划
    还是别裁员吧,费用实在耗不起
    美国汽车业: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三大行利润分配方案
    值得充分肯定
    购并融资中心:上海另一篇大文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国汽车业: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2009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福重
      如果从长期看,说美国的汽车业全军覆没,并非危言耸听。汽车制造技术已经在全球普及,除了日本、德国、法国等老牌竞争对手,中国这个后起之秀更不可小觑。美国把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用于生产汽车,有巨大的机会成本,不如转到服务业。放弃汽车业,美国经济才会重新凝聚活力。金融危机只是延缓了这个过程,却不会改变这个趋势。

      王福重

      奥巴马政府意外地否决了通用与克莱斯勒的重整方案,认为两大汽车公司的重组方案拖沓且行不通,根本没有能力偿还政府给他们的134亿美元贷款,而政府也不能再继续浪费纳税人的钱,为他们提供额外援助。对于现金流不断枯竭的两大汽车巨头来说,如果不能获得新的资金流入,只能等待破产。

      那么,美国政府是否会真的让通用和克莱斯勒,甚至比他们好不了多少的福特破产,让美国汽车业消失呢?应该说,暂时不会,至少在金融危机的当口不会。但是长期而言,汽车业真有可能在美国消失。

      汽车是美国人的发明,若按我们的说法,汽车该是美国的“民族产业”,而且曾是美国人的骄傲。在美国本土,三大汽车公司的雇员大约有50万人,间接的就业人口可能多达1000万人。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今年2月新增失业人数为65万,累计失业人数达到440万,失业率达到8.1%,是25年来的最高纪录。一般认为,10%的失业率是美国能容忍的最高限,现在已经有7个州的失业率达到了10%,其中受汽车业萧条的影响,密歇根州失业率达到12%,假如通用和克莱斯勒倒闭,会立即再增100万失业人口,美国的失业率很可能达到或者超过最高限。

      要是在经济和就业形势比较好的时候,政府即使放弃救助,让汽车厂关门,也无关大局,可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奥巴马不能不投鼠忌器,虽然发出了让通用和克莱斯勒破产的信号,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做做秀,以回应对其“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养活没有效率企业”的批评之声,而通用和克莱斯勒却可能因祸得福,得以继续生存。

      可是奥巴马也不会轻易让通用和克莱斯勒过关。毕竟美国财政面临巨大压力,他不希望汽车公司成为扶不起的“阿斗”,担心汽车业成为吸纳救援资金的无底洞,妨碍美国整体经济的复苏。因此,他以行动迟缓为由逼迫瓦格纳辞去通用首席执行官职务,并发出不惜让公司破产的狠话,让两家公司增加危机感和紧迫感,做出点让纳税人满意的行动,也好让政府继续注资少受指摘。

      多年来,美国的汽车业问题丛生,与我们的传统大型国企有些类似,比如大量的退休人员需要从企业领取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机构臃肿,运营成本高等等。上次国会讨论汽车救援方案时,三巨头的领导层豪华出席就是一例。更严重的是,汽车业长期缺乏创新动力和活力。比如,美国车耗油高,世界出名,单单这一点就抵消了其他方面的优势,丰田公司正是靠长期致力于开发省油汽车逐步壮大,渐渐取代通用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的。

      奥巴马上任伊始就倡导新能源汽车,对于这个信号,汽车三巨头已经有所领悟,都推出了各自的混合动力车。这可以看成是对奥巴马良苦用心和政府救援的一种反馈,给了白宫一个台阶。

      两家的命运可能会有差异,克莱斯勒也许更危险一些,因为通用的产品比克莱斯勒更“过关”、更丰富,其重组方案也被认为更有戏,而克莱斯勒的问题要糟糕得多。华盛顿专门处理救助汽车业的小组认为,克莱斯勒已经不具备独立经营的能力,必须与意大利的菲亚特合并,让后者出资重组,才有可能继续生存。更重要的是,通用有25万员工,克莱斯勒仅有约6万人。美国很多人认为大个子的不能倒,而小个子的则无所谓。所以,奥巴马给了通用60天,而克莱斯勒只有30天的时间去考虑何去何从。正如当初不救助雷曼兄弟而救助AIG一样,如果面临的政治压力过大,美国政府断指存腕,甩掉克莱斯勒完全可能。历史上,克莱斯勒两次面临破产,都是政府出手相救,这一次是否还有此幸运,只能看他的造化了。

      以上是短期来看的情形。如果从长期看,说美国的汽车业全军覆没,并非危言耸听。虽然汽车业是美国的传统产业,曾经创造过骄人历史,但是,汽车制造技术已经在全球普及,除了日本、德国、法国等老牌的竞争对手,中国这个后起之秀更不可小觑。汽车业今天已不是什么高科技产业,即使是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也是如此。美国把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用于生产汽车,有巨大的机会成本,是一种浪费,不如转到服务业,对美国更有利。对美国人来说,因为人工成本太高,传统的制造业早就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只有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最大投入资源为人的创造力的产业,如金融业,才是美国唯一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

      美国已经有不少人,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都认为,美国的汽车业将会消失。虽然会有痛苦,但是,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正如美国人当初放弃了计算器、牛仔裤和笔记本电脑一样,才有了微软、辉瑞制药、谷歌等新的产业巨霸一样。放弃汽车业,美国经济才会重新凝聚活力。金融危机只是延缓了这个过程,却不会改变这个趋势本身。(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