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2009 4 1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人民币国际化需夯实贸易基础
    “货币互换”在今日中国含义更丰富
    印度贫民窟的真实现状
    中国银行业逆风飞扬的历史契机
    “新泡沫论”的毛病出在哪里
    量化界定不清 违规责任难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国际化需夯实贸易基础
    2009年04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波翀
      ⊙陈波翀

      

      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获准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从边境地区的双边贸易,扩展至广阔的国际贸易领域,国际化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此前,去年12月24日,国务院也曾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其中就明确提出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实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一般来讲,人民币的国际化至少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先要成为区域乃至国际结算货币,在市场上要存在广泛的贸易需求,然后还需要成为跨境投资的流通货币,扮演国际资本流动载体的角色,最后还要成为类似于美元、欧元和日元那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方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国际化。

      从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跨越的三个阶段来看,短期内成为结算货币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结算货币的基础之上,才会派生出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市场需求。也就是说,人民币国际化的贸易基础十分关键。一旦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被广泛采用,那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和国际地位就会显著提升。广阔的国际贸易机会,也会催生对外投资的需求,于是人民币就将顺理成章过渡为国际投资货币。待到人民币的国际市场容量足够大之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与否就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储备货币职能也就瓜熟蒂落。

      如果单从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角度来讲,短期内进出口企业会降低频繁购汇、结汇的交易成本,长期看则会改善现有的贸易条件,有效规避美元币值波动的汇率风险。在上月美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继续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区间,并决定在未来六个月内买入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此外,美联储还决定增持房利美(Fannie Mae)与房地美(Freddie Mac)发行的房屋抵押证券7500亿美元至1.25万亿美元,增持“两房”发行的机构债券1000亿美元至2000亿美元。由此,拉开了美元本轮贬值的序幕。3月18日美元指数收盘于84.595,较上一交易日大幅下跌2.69%,创下自1985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3月19日,美元指数再度下跌1.73%。目前来看,美元指数仍然具有下挫空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元的反弹行情或已结束。原因就在于美联储一方面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压低了短期市场利率;另一方面又通过购买国债,压低长期市场利率,从而为未来的通胀埋下隐患。

      回头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漫长征途,当前的困境还在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阴霾远未散去,国际贸易正伴随全球经济的衰退陷入萎缩。今年前2个月,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中,与欧盟的双边贸易总额48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2%;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总额394.3亿美元,同比下降17.4%;与日本的双边贸易总额285.6亿美元,同比下降25.7%,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上述三大贸易伙伴,正好是全球三大国际货币——欧元、美元、日元的主权国家,其货币的国际地位与贸易规模呈一定的正相关性。中国要想在本轮经济周期中率先走出低谷,保持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无疑具有积极作用。在全球经济滑坡及贸易萎缩的大背景下,开展人民币结算试点,对于加强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降低对主要贸易伙伴的依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当然,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好处远不止这些。但要真正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夯实贸易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保增长的核心目标之下,稳定外需与提振内需同样都值得关注。或许,人民币的国际化就在全球经济即将复苏的预期中,伴随中国经济的率先触底,悄然前行。

      (作者系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投资顾问)